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24 頁
年度最佳釋迦果園出爐!「2018年番荔枝優質果園評鑑」今公布優勝結果
對於今年賽事,吳俊達及蔡志賢評審委員表示,番荔枝果園年年評鑑,栽培技術有顯著提升,最後在經過果園及果品等激烈評鑑後,總成績已統計出來,本屆由易川旗贏得冠軍,由李俊雄及鍾昌隆奪得亞軍,季軍有3位分別為李淑蕙、李俊儀、陳翊姍,優等獎4名則是袁國展、李元智、賴正芳、尤偉吉。
用電力省15倍勞力!全臺首部太陽能乘坐式播種機問世
靠日光就能跑!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全臺第一台適用臺灣藜、小米的太陽能單人乘坐式播種機,不僅比人工條播快上15倍,而且在啟動期間零排放污染、無噪音,年減超過1萬公斤二氧化碳,堪稱農機界的特斯拉,也適用高麗菜等種子粒徑較小的十字花科作物。未來臺東場將投入研發適用不同作物的機型,造福環境,也提升農民工作效率。
豆花薊馬怎防治?少量直播、黃色黏紙、疏葉通風,多方突擊害蟲藏身處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又名四季豆、敏豆,為一年生豆科植物,原產於中美洲、南美洲,栽培歷史悠久,16世紀末《本草綱目》即有記載。依其生長特性,可分為蔓性、半蔓性及矮性種,蔓性菜豆約於1905年引入臺灣作為水田秋裡作,矮性菜豆則於1956年引進臺灣,在南部與甘蔗、番茄等作物間作,因在臺灣的栽培適應性佳,故各地普遍栽培。
非繁殖季節如何提振番鴨產蛋率?人工光照接力互補,全年皆產期
因此,實際執行光照調控番鴨產期時,應搭配外界的自然光線,考量日出與日落時間長度,於無日光時以室內光源補足光照時間長度,讓番鴨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觸自然光照,應該就可以改善種蛋受精率較差的情形,而且也能節省白天的電費支出,增加飼養收益。
「引水」思源,成為養殖漁業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線,讓疾病難越雷池一步
國外水產養殖生物安全管理早已行之有年,不過臺灣養殖業者以個體戶為大宗,多數情況,魚塭僅隔一條土堤就分屬不同業者,疾病、藥物可能隨著空氣、水源或鳥類的傳播,影響到鄰近魚塭;再加上養殖區域分散在沿海區域,如何妥善規劃進排水管線,杜絕水源交叉汙染、落實生物安全管理,深深影響養殖業者一整季的收成。
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有助於改善養殖豬隻血統
研究團隊運用CRISPR-Cas9系統,對一種決定生殖細胞分化成精子細胞或卵子細胞的重要蛋白質「NANOS2蛋白質」進行基因編輯。當NANOS2蛋白存在於生殖細胞時,生殖細胞即會分化成精子細胞。但如果NANOS2蛋白質在生殖細胞中無法正常運作,意即生殖細胞就無法分化成精子細胞,因而造成所謂的男性不孕症。
【防疫特寫】823水災過後豬價漲,豬農籲千萬別走私豬肉帶入非洲豬瘟
「關鍵在政府應審慎處理、大力宣導,透過觀念的建立,盡可能讓大眾了解這樣的行為恐會造成臺灣多大損失,業界也會比較安心。」江輝邦說。
【823暴雨事件】災區農損持續擴大,嚴陣以待西南氣流
根據氣象局定量降雨預報資料顯示,今晚八點入夜後,西南氣流帶來的豪雨將逐漸影響高屏和臺東地區,預估到明天上午八點,累積雨量很可能超過100毫米,明天白天雨勢仍會延續,這波雨勢很可能持續影響到下周三(29日)。
【飽讀好書】《植物彌賽亞》:從實習生到皇家園藝師,拯救世界珍稀植物的保育之旅
問題主要在於,不論我們對植物幹了什麼事,它們都無法說出來、無法請願、無法提高音量或拍桌子,來警告我們摧毀植物有多愚昧,提醒我們植物有多重要。植物遭砍殺時不會流血,被焚燒時不會尖叫,也無法在書裡寫下訊息。植物需要有人幫它們做這些事。
紐西蘭原民生活體驗,如何激發賽德克遊子回祖居地重拾生態與文化?
「部落投入友善耕種後,蝴蝶、蜻蜓…全都回來了」,王嘉勳表示,過去部落生態相當豐富,但因為土地超限利用開發,加上農藥、風災的影響,原本部落有200多種蝴蝶,銳減到只剩60幾種,推動友善耕種及環境教育後,大家把部落的生態都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