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23 頁
拜訪竹的原鄉—新竹和平部落,體驗泰雅「富竹」智慧與生活
一到新竹縣五峰鄉的和平部落,馬上感受到高山舒爽的氣息。新竹縣五峰鄉是臺灣竹材的重要產地,也是臺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居住地。2004年通過農委會審核劃設和平部落休閒農業區,除保有泰雅族原始文化,現在也推出結合當地竹材的特色旅遊,旅客可以親手做竹筒飯、喝竹筒湯,甚至製作一把竹弓箭,享受充滿原民風采的竹林體驗。
認識海洋的方法:寓教於樂的遊樂活動、自然博物館,打造趣味互動體驗,落實海洋教育
浩瀚寬廣的海洋覆蓋地球70%的表面積,提供富饒的資源,孕育蒼生,是地球的生命起源。四面被海洋圍繞的臺灣,海岸線全長約1,730公里,分佈各式各樣不同的生態系,包括島嶼沿岸的岩岸、沙岸、泥灘、河口、紅樹林、藻礁、珊瑚礁、潟湖,以及從沿岸往海洋延伸的亞潮帶、深海到大洋區,這些多樣的海洋環境造就多樣性的生態系。
蟲蟲危機!發現龍眼雞請通報防檢局,勿讓牠成為下個荔枝椿象
媒體報導,8月下旬有民眾在五股拍攝到「龍眼雞」,因為龍眼雞外型豔麗,消息揭露後吸引攝影愛好者揹著相機前往發現地拍攝,之後也有民眾在八里發現其蹤跡。
【廚餘風險】中國非洲豬瘟疫情若升溫,防檢局不排除禁止廚餘餵豬
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全臺共有62萬5千頭豬採廚餘飼養,佔全臺在養頭數11.6%。根據環保署統計,每頭黑毛豬成豬期,每天可消化廚餘約 5~10公斤,3000頭豬的養豬場每天可消化掉10萬人廚餘量。
【專家見解】以國安層級應對中國非洲豬瘟疫情,黃金城:臺灣需準備長期抗戰
國內廚餘養豬大多是黑豬,白豬很少用廚餘養。真正拿廚餘來養豬的數量很少,一般大型或企業化養豬不願意,第一麻煩,第二味道不好,第三要去收廚餘,一般會用廚餘養的都是幾十頭的小廠,當副業在養,才會去收廚餘,或者有固定的廚餘來源,例如阿兵哥、學校,不然現在飼料那麼便宜,金門養豬戶就是用阿兵哥廚餘養。
【舞春的食農科普】心法大公開!陪著老師做食農推廣,讓教育回歸初心
「將植物種下去拍張照,剩下的工友阿伯會幫忙弄」、「趕快做完就可以回到教室休息了」這是在課程中時常聽到的吆喝,不免讓人憂慮。食農教育並不是為了種出美美的蔬菜或是達成什麼成就,而是藉由在農田或園圃環境中動手做的過程,激發學童對食物與土地的情感、運用栽培農作物的歷程為素材,建構學童的觀察力,在每一次操作中練習到各種大、小肌肉的動作技巧,同時增進其認知能力的發展。
水產養殖小細節大學問,文蛤攝食判斷不易,策略管理改善養殖環境
目前臺灣對文蛤生物學認識不足,未有標準判斷是否生病,一旦發生大量暴斃,往往無法收拾。文蛤濾食行為,由於鰓組織、口部被外套膜和雙殼包住,無法直接觀察,不像魚蝦養殖可直接觀察攝食行為。再者,其糞便和擬糞大都附著於底泥,不像魚蝦糞便懸浮於水中,造成養殖管理上判斷是否攝食的困難。
【823暴雨事件】投保「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19張保單已展開理賠
除了水產農業保險,台產也在今年7月,針對屏東8個鄉鎮,推出「颱風風速及降水量參數蓮霧保險」,理賠條件是連續120小時累積降雨量達到600毫米以上,目前尚未達到門檻,台產正密切監測屏東地區降雨情況。
蕎麥體驗活動設計工作坊,開發部落休閒產業新商機
此次透過蕎麥體驗活動設計工作坊,引導部落農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發展特色旅遊的新商機。學員經過一整天的研習,除了對投入二級加工及三級休閒產業有信心外,也學習到如何開發食農教育活動及設計體驗活動流程,以符合消費者對特色旅遊的期待,並積極與講師交流討教,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也希望花蓮農改場能多辦相關研習,提升在地產業。
農校生暑假「與農同行」 跨出舒適圈學習農業本領
洪福良安排兩人照顧貨櫃型植物工廠的育苗事務,包含把種子置放在棉花上、挑揀未發芽種子、定植、養液灌溉、採收、觀察紀錄溫度變化等。雖然只是暑假工讀且年紀又輕,但洪福良就像帶研究生一樣對待他們,每週開會1次,討論本週所學並檢討需要改進之處,還購買2組電腦讓他們閒暇之餘可以上網查資料、做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