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小細節大學問,文蛤攝食判斷不易,策略管理改善養殖環境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攝影/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教授 李安進 文/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教授兼農業推廣教授 秦宗顯

目前臺灣對文蛤生物學認識不足,未有標準判斷是否生病,一旦發生大量暴斃,往往無法收拾。文蛤濾食行為,由於鰓組織、口部被外套膜和雙殼包住,無法直接觀察,不像魚蝦養殖可直接觀察攝食行為。再者,其糞便和擬糞大都附著於底泥,不像魚蝦糞便懸浮於水中,造成養殖管理上判斷是否攝食的困難。

文蛤是一種潛沙的濾食性二枚貝,一般潛沙深度以位於文蛤體後端的出入水管能露出底泥表面為主。水中的微藻、有機顆粒通過鰓時,會被鰓上纖毛過濾下來,與鰓所分泌的黏液形成食物索或食物團,食物索經鰓上纖毛推動,往位於文蛤體前端的口部移動,經口部兩側唇瓣選擇判斷是否攝食,能攝食的食物索經口部進入消化道,在消化道內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殘留物由肛門經出水管排出,即為糞便;由唇瓣判斷不攝食的食物團,利用外套膜收縮產生推力由入水管噴出,即為擬糞。

高水溫、低鹽度影響生長,閉殼躲避惡劣環境

當環境良好,文蛤皆潛在底泥裡,只顯露出入水管頂端於底泥表面。當環境不良初期,會輕微浮起呈翹角現象,環境若沒改善,可能會出現幾種行為,對於殼長1~2公分的小型文蛤而言,會分泌黏液團,隨水流進行較長距離的移動;殼長2~3公分的文蛤,會先收縮外套膜排出所有內腔海水,然後擴張外套膜大量吸入海水,因為吸力關係,會往前滑動約10公分;較大型文蛤則會浮出底泥,利用斧足的推進,進行短距離移動。

文蛤具有出入水管,右邊孔為出水管,孔周圍觸毛較短且稀疏,為糞便排出處;左邊孔為入水管,孔周圍觸毛較長且密集,為擬糞排出處。

文蛤屬於滲透壓順應型生物,對環境理化因子變化的調解能力較差,因此大部分是利用閉殼方式躲避惡劣環境。然而閉殼會造成缺氧,雖然其能進行無氧代謝獲得能量,但忍受無氧時間有其限度,在15、20、25、30、34°C的無氧環境下,半致死時間分別為15.7、9.7、3.8、2.8、2.5天,顯示當水溫越高時,可忍受無氧時間就越短。

由於文蛤具有忍受無氧能力,環境不良初期時會以閉殼因應,當溶氧量低於1.5ppm時,才會顯現翹角,一旦出現就要即時處理。當環境持續惡化,便會開始逃命,爬出底泥。適合文蛤生長的水溫範圍在25~33°C,20°C以下則成長緩慢,41°C以上無法正常潛沙,高達45°C以上則開始死亡。適合成長的鹽度範圍在16‰~36‰,較大型文蛤較能適應低鹽度,文蛤池鹽度通常維持在20‰~25‰,因此在梅雨季及颱風季節應提防豪雨造成池水鹽度過低。

極端氣候逆襲,如何調整養殖觀念

目前文蛤養殖方式可分為4種,第1種養殖方式為將文蛤池可用面積全用於文蛤養殖,文蛤所需飼料直接撒入池中,然而目前市售粉狀飼料皆以60網目孔徑約220μm)或80網目孔徑約170μm)過篩,大部分顆粒超出文蛤可濾食粒徑5~25μm),因此無法直接濾食而沉在底泥上,必須經細菌分解成小分子,直接或滋養微藻後再被文蛤所利用。

第2種養殖方式為文蛤池旁設置發酵池或微藻培養池,發酵池面積視養殖業者可利用的空間而定;將有機物如畜水產下腳料、豆粉、可被分解的有機物置於發酵池,接著引入光合菌、液化澱粉芽孢桿菌或乳酸菌等任其發酵,發酵液直接引入文蛤池投餵;有些養殖業者會先將發酵液引入微藻培養池培養微藻,再將藻水引入文蛤池投餵。

第3種養殖方式是將魚池或蝦池池水直接導入文蛤池,再將清澈的文蛤池水導入魚池或蝦池,可稀釋其水色,此種養殖方式可謂相輔相成。

第4種養殖方式是在文蛤池前規劃大型蓄水塘,當海水漲潮至7~8分滿時,將乾淨海水引入蓄水塘,可用來進行流水式養殖,此種養殖方式的先決條件,在於必須擁有足夠的養殖面積。

文蛤養殖池都分布在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總養殖面積約為7千公頃,文蛤年產值約50~100億元。前述4種文蛤養殖方式的比例,以第1種為最多,第2種次之。2017年發生大量文蛤死亡事件,以第1種發生比例較高,直接將有機物撒入池中讓微生物分解,等於將文蛤池當發酵池,過去風和日麗的環境下還可以有所收成,如今養殖管理觀念必須調整,才能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再者,高水溫會降低池水溶氧量、增加水生生物耗氧量,也增加水中或底泥有機物氧化速率,而底泥累積有機質形成還原層而變黑,黑色底泥會吸光,更加提高底泥溫度。高水溫除了降低文蛤免疫力,也降低水中微藻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而影響餌料品質。文蛤養殖管理不當而導致大量死亡,並將大量含高濃度生菌數的廢水排入沿海而汙染水質,引起文蛤產業崩盤。

在文蛤池旁設置發酵池,先引進光合菌菌種,並添加有機質如豆粉、魚粉、畜水產下腳料、米糠等,待發酵分解完全後,再引入文蛤池作為施肥。

飼養原則改善養殖環境,降低死亡風險

文蛤養殖管理策略提供幾項建議,整池方面,若底泥過酸,可使用適量生石灰或熟石灰,提高底泥酸鹼值。每甲文蛤池建議施撒600公斤茶粕或1.5公噸菸草,清除雜魚蝦、螺類,浸泡時水越淺越好、鹽度越高越好,務必蓋過欲消毒區域。浸泡適當時間待發酵分解後,將池水抽乾並晒至底泥乾裂、黑土消失為止,晒池期間可進行整平,以鐵牛車翻土約10公分深,接著注水清洗底土並換水。

撒苗方面,以每甲文蛤池來算,建議施撒文蛤大小為500~700粒/斤,數量為100萬粒;建議夜間啟動水車;放養適量工作魚、工作蝦;建議放養400尾虱目魚、1千尾金錢魚,用以清除底藻;放養5萬尾白蝦、1千尾黃錫鯛,用以清除無脊椎動物、孔雀蛤、似殼菜蛤、螺類等。對於魚蝦盡量不再投餵,若因天然食物不足,擾動底泥而造成水質混濁,可投餵少量飼料或誘捕魚蝦,降低池中魚蝦數量。

飼料方面,建議投餵微米級粉狀飼料,目前大部分市售文蛤輔助飼料或其他粉狀飼料顆粒大,文蛤無法直接大量濾食,必須經細菌發酵和分解後才能利用,因此會增加文蛤池負擔,在高溫季節裡尤甚。由於飼料須經細菌發酵和分解才能滋養藻類,因此粉狀飼料須以蛋白質為主體,更增加底泥負擔。

文蛤殼約占體重50%~55%,淋巴液、殼內海水約占體重35%,可食軟體部分約占體重15%,殼才是文蛤主體,其需要花費大量能量形成,因此輔助飼料蛋白質含量不用太高。開發微米級文蛤輔助飼料是當務之急,衡量生產成本,平均粒徑約30μm較為可行,大部分此種飼料可被文蛤直接濾食,每甲文蛤池建議每次投餵量為5~10公斤,投餵頻率視文蛤池水色而定。

此外,也可多使用益生菌,文蛤攝食後約1小時會產生糞便,水中可濾食藻類或有機顆粒越多,會產生越多糞便,因此如何將這些糞便分解後再回到食物鏈,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例如,枯草桿菌、短小桿菌等芽孢桿菌屬具有澱粉酶、脂解酶、蛋白酶、纖維素酶等酵素活性,只要掌握使用時機和使用量,便是良好的益生菌。光合菌是一種厭氧菌,雖然分解效能遠較耗氧菌差,但容易培養、生長穩定,只要數量夠多,仍可以發揮效能。目前已知多醣體可以提升水生生物免疫力,施撒能產生多醣體的腸道菌,可提升文蛤抗病能力。

養殖業者將文蛤採收籃吊至文蛤自動篩選機,一邊注水清洗、一邊震盪,文蛤在篩選機底部篩網滾動,通過篩網的小文蛤掉進進下方收集桶,大文蛤則滾到篩選機末端進行裝袋。(圖片提供/謝獻忠)

養殖管理方面,建議定期檢驗文蛤池水質參數,例如總生菌數、弧菌數、氨、亞硝酸鹽、硝酸鹽、磷酸鹽、底泥氧化還原電位、葉綠素a、溫度、鹽度、酸鹼值。若總生菌數超過104CFU/mL,觀察文蛤狀況再決定是否使用抑菌劑;若超過105CFU/mL時,建議以0.5ppm二氧化氯進行預防性處理。若弧菌數達104CFU/mL,建議以0.5ppm二氧化氯進行殺菌。若氨濃度超過0.5ppm,文蛤發生零星死亡時,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控制疫情,或施以沸石粉或牡蠣殼粉吸附水中有毒物質,切勿施撒熟石灰,氨在鹼性環境下,毒性反而較強。若硝酸鹽濃度偏低,顯示池水貧瘠,須增加投餵量。磷酸鹽濃度宜維持在350ppb以下,否則造成文蛤緊迫並影響成長。氧化還原電位須保持在-200mV以內。葉綠素a濃度維持在30~50μg/L較佳,偏低時表示須補充食物。

周邊設備完善,放養前整池管理不容輕忽

文蛤池周邊設備方面,建議設置豎井,當文蛤呈現不安或季節交替時,啟動豎井可增加文蛤度過難關的機會。另外建議設置深水井,可短暫抽取地下水讓虱目魚度過寒流危害。此外,每甲文蛤池建議搭配4~5分養魚池,先將海水引入養魚池,再引入文蛤池。近期,孔雀蛤、似殼菜蛤對文蛤養殖危害甚大,二枚貝在孵化後,約有1~2週浮游期,若先將海水引入養魚池,提供這些產生足絲二枚貝幼苗附著的機會,就會減少侵襲文蛤池的頻率,亦可以減少海水病原菌直接侵襲文蛤的可能。再者,養魚池藻水可以提供文蛤優質食物來源。

以雲林縣文蛤池的案例來看,養殖面積為1.7甲,於2017年8月初放養930粒/斤文蛤苗,放養量為180萬粒。依照前述養殖管理,飼養7個月的文蛤體型達43粒/斤,於2018年3月共收成32,000斤,粗估活存率達8成以上。養殖過程中投餵2公噸微米級文蛤輔助飼料,約300公斤蝦飼料、300公斤虱目魚飼料。

該池文蛤收成半個月後,由於池底狀況還不錯,沒有整池,於2018年4月1日放養450粒/斤文蛤苗共140萬粒,至2018年5月為止,文蛤苗體型已達140粒/斤,微米級文蛤輔助飼料投餵量為300公斤。由於沒有整池,池底出現螺類,放養4千尾體長約2公分的黃錫鯛,以控制螺類苗數量,然而文蛤苗也有一些損失。因此,文蛤放養前整池、進水管理還是不能馬虎。

水產養殖首重於管理,不讓虛弱生物體、惡化環境、病原體存在等3項因子同時存在。一般文蛤池水深約40~60公分,池水體積小使文蛤較易感受環境變化,季節交替、高溫目前尚無法克服,但可透過提供微米級輔助飼料、益生菌、腸道菌、乾淨海水隔離病原菌侵入,以改善底泥環境,維持健康的文蛤體。

本文摘錄自《豐年雜誌》2018年8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K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