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愁無工,農業機械全省服務平台首上線

文、攝影/ 林宜潔

為活用國內農業機械資源,農委會建置「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http://eoi.afa.gov.tw/),在全國成立14個「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首波就有2千多台農機加入服務。農民只要上網,就能看到耕地周遭的農機具種類與業者名稱,代耕的農機主可透過定位,直接導航到工作目的地,看到工作地號與面積,大大增加媒合成功率。

有農機的、找農機的都能用,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上線

「全台領有農機使用證的農機大概20萬台,其中水稻使用的曳引機、插秧機、各式聯合收穫機及乾燥機等大型農機具就佔了一成。」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天出席「全臺機耕協會授旗典禮」時表示,除水稻有較完善代耕體系,其它作物的代耕需求也逐漸提高。

林聰賢說明,「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http://eoi.afa.gov.tw/) 是「聯合各縣市,讓農機用Uber的概念,提供資源共享的服務。」他說明,為提高由產銷班或者農友私有農機的使用率,鼓勵加入代耕服務,由農糧署建置了「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也輔導14個縣市成立機耕協會。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前左一)今天出席各縣市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授旗典禮,桃園市長鄭文燦(前中)也到場參與。

查詢農機、地號、導航樣樣行

「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不是APP,農友不需另外下載,只要連上網頁就能使用。農糧署主任秘書翁震炘指出,系統最特別的就是有定位、導航跟查詢地號的功能。

只要連上「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農友可以依需求設定查詢地區與農機種類。

農友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查詢臺灣各地,願意提供農業機械代耕服務的業者。「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也結合「農務e把抓」平台,農友開啟定位功能,就能看到鄰近地區提供服務的農機具種類與業者名稱。

對於提供服務的農友或業者而言,在系統上可以直接定位,用衛星導航到目的地,還能查詢服務地點的地號,了解實際服務面積,避免紛爭。

負責開發平台系統的永達龍系統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泳達表示,目前「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已經有1千多人登錄,機器共計2千多台,並持續增加中。

 

「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提供不同農機種類、動力大小選擇,分類清楚,查詢方便。

幫助農民分攤機器費用,未來或將發展農業代噴

桃園市機耕協會理事長陳燕卿表示,桃園首波招募了40個會員,共有8台割稻機跟其它專業農機具。「一台割稻機至少要300萬起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分擔。」陳燕卿說明,桃園收穫時間通常比較晚,這些機器上平台之後,全臺都可以跑。機器一方面農民自用,另方面提供服務,也能把機器的費用賺回來,等於可以有雙份收入。

翁震炘則補充,農民只要加入機耕協會,購買農機的補助最高能達到4成,一般來說,個人則最多補助1/3。

「假設一個人耕作幾十公頃,不可能所有機器都買,買起來上千萬負擔不了。」南投縣機耕協會理事長林家佑也說明,機器的種類十分多元,要一個農戶單獨負擔費用太高,這個平台可以大家共享,對於剛投入務農、沒有資源的青農也會有很大幫助。

桃園市機耕協會理事長陳燕卿表示,農機具需求未來將成長,媒合平台是必要資源。

「颱風之前要搶收的時候,就會需要這些農機具進場。」桃園農業機械耕作協會秘書長王鳳英則表示,平台上的農機具是未來搶收的後備軍。未來等相關法規完備後,也期望協會整合無人機噴藥的服務。

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陳士賢指出,自己的合作社除了提供農機服務,還有訓練操作農機的專業人士。他表示,這個平台立意良好,未來希望能鼓勵更多中小型的農機具加入服務,讓更多種植小面積、不同作物的農友也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