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20 頁
料理的靈魂:走訪果菜市場,探索那些走進臺灣的異國香料
香料是料理的靈魂,近年來餐廳、食譜與市場菜攤香料的數量與種類增加,似乎反映變動的臺灣社會。走進臺北第一果菜市場,我們期待觀看香料批發的真實情況;並在零售批發市場裡頭,了解承銷人與臺北農產運銷公司間的網絡關係;最後再回日常生活中觀察香料與社會具體而微的變化。
【專家見解】面對非洲豬瘟產業發聲,吳昆民:做最壞打算,最好的準備
中國非洲豬瘟已累積13起疫情,美國、聯合國接連警告,非洲豬瘟恐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從事養豬、飼料和肉品事業的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曾經歷過1997年口蹄疫,面對嚴峻的疫情,他特別站出來呼籲養豬業者「自己的產業自己顧」,這段時間豬農應減少應酬,盡量避免進出別人的豬場,同時呼籲政府,除了提防中國豬肉走私,也要注意其他國家的肉製品原料是否來自疫區國,要抱著「非洲豬瘟會來」的心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活化舊空間、減緩長輩退化,看大學生如何洄游進社區居民內心
當農村面臨高齡化、人口外移等問題,該如何讓老年人可以減緩退化,甚至主動參與社區事務成為一大難題。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進駐臺南市龍崎區龍和社區,發現當地因竹編產業而興盛一時,但面對人口外移、老化,社區出現許多閒置空間,團隊利用舊市場空間與居民舉辦假日市集,吸引遊客,也找回異鄉遊子,甚至讓關門已久的點心店重新開張,這些努力讓她們獲得第八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金獎的肯定。
【雜糧小學堂】嘉義新港黑豆:田裡的黑珍珠
隨著養生意識高漲,一時間,黑豆也成為許多人愛不釋口的聖品,舉凡黑豆水、黑豆漿等,都在養生的篇章中一再露面,「因為我們常說『見黑就補』。」嘉義縣新港鄉農會總幹事陳永華語調沉緩地解釋,傳統食補概念與現代養生知識結合,讓黑豆成為養生新星。而新港農會也於三年前催生黑豆契作,希望能讓在地農民多了種植選擇,並在這裡重燃一顆雜糧產業的火種。
【飽讀好書】《人行道》
人行道上這個由弱者及更生人個體所串接的經濟網絡,意外發揮了矯正系統也難以實踐的初衷。本書適合關注貧窮議題的讀者與相關政策制定者,無家者是城市的眼與耳,透過他們的生活,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城市,反思社會控制的可能和侷限。
林聰賢:十年內完善農業灌溉用水,發展農業韌性機制
為期兩天的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今天落幕,超過300位產官學代表透過分組會議、綜合討論等過程,得出73項結論,其中農業用水議題備受討論,臺灣今年中南部一期稻作缺水,八月底卻因熱帶低壓帶來的暴雨致災,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於大會中宣示,將在十年內完善農業灌區內外的灌溉系統,同時力推耗水作物轉作雜糧、廣設農塘等方式,建立屬於臺灣農業永續發展的韌性機制。
農業新手投入寵物牧草生產、開發客製化天然防蚊貼片
臺灣生產的牧草大多都是供應給牛、羊等大型動物,小型動物如老鼠、兔子的食用牧草必須從國外進口,農民曾世佑看準商機,和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合作,首創先例在屏東恆春生產苜蓿草、甜燕麥草等專供小型動物食用的牧草,新鮮度、香味、適口性完勝進口貨,成功打進市場,每年生產1萬公斤供不應求。
【廚餘風險】農委會擬禁廚餘養豬,豬農籲嚴查不守規定養豬戶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在5天內增加了5例,由於非洲豬瘟病毒可透過未加熱的廚餘傳播,農委會日前指出,若疫情升溫,可能禁止臺灣廚餘養豬,然而目前國內高達三分之二廚餘依賴餵豬去化,許多按照政府規定、花大錢加熱廚餘的養豬業者認為,環保單位沒能力處理這麼多廚餘,且廚餘經加熱即可消滅病毒,大部分豬農都按規定加熱,政府應檢查、輔導現行不合格的豬農,而非直接全面禁止。
全國農業會議睽違15年舉辦,食安、智慧農業、青年從農入議題
睽違15年,今天農委會召開為期兩天的「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350多位產官學代表參與,分別就「安全、前瞻、永續、幸福」等四大議題進行分組討論,總統蔡英文今早致詞時特別提到,現行農保制度需要改變,目前農保沒有老年給付,政府用老農津貼取代,但對農民保障仍不足,希望與會者能針對農民退休制度提出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