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洪嘉鎂
當農村面臨高齡化、人口外移等問題,該如何讓老年人可以減緩退化,甚至主動參與社區事務成為一大難題。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進駐臺南市龍崎區龍和社區,發現當地因竹編產業而興盛一時,但面對人口外移、老化,社區出現許多閒置空間,團隊利用舊市場空間與居民舉辦假日市集,吸引遊客,也找回異鄉遊子,甚至讓關門已久的點心店重新開張,這些努力讓她們獲得第八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金獎的肯定。
活化閒置空間,讓異鄉遊子回家一起擺攤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舉辦的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已經邁入第八屆,今年參賽的20支隊伍利用暑期2個月駐村,逐步了解駐點社區面臨的問題及需求,並運用自己的專長協助社區突破困境,例如,活化社區空間、建立共餐食堂、開辦園藝治療課程等,讓農村面臨的問題得以緩解。
大專生進入農村,發揮年輕人的創造力,讓社區再次活化。
駐點在臺南市龍崎區龍和社區的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群聚少女」團隊,透過活化崎頂舊市場空間,吸引遊客進入沒落10年的農村,甚至為社區找回異鄉遊子。
龍和社區過去發展竹編產業,人口一度超過9千人,但工業化後的塑膠製品取代竹編製品,產業沒落、社區人口外移,近年已成為臺南人口最少且最高齡的農村,而過去繁華的崎頂舊市場也成為閒置空間之一。
團隊回憶剛進入社區時,路上遇到的居民都70歲起跳,而崎頂舊市場就像居民的倉庫,停滿機車、放置雜物、積滿灰塵,非常髒亂,荒廢近10年。團隊成員周愷琪表示,社區閒置很多空間,討論後決定找上生產者、居民一起舉辦崎聚農創市集,活化老舊空間。
指導老師、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助理教授蔡佩芳指出,社區閒置大概有10年以上,居民有自己的生活步調,有些人會期待學生進入,有些人也習慣原有的生活方式,團隊剛進入社區時的溝通、說服居民參與市集活動等行動,都有取得居民信任,大家也開始有共識,居民相信參與及投入能讓社區重現過往榮景。
崎聚農創市集展售居民生產的作物,以及竹編製品。
周愷琪表示,為了說服社區居民參與活動,從電話聯繫、登門拜訪,甚至出動里長、幹事說服阿公阿嬤參與市集,至今為止已經舉辦6場市集,超過1200名人次參與活動,市集周邊逐漸出現居民自願擺攤,關門已久的點心舖也重新開張,而老人家的小孩也回來協助擺攤工作,讓高齡農村多了不少年輕的氣息。
周愷琪強調,當地最重要的竹編產業沒有被遺忘,除了市集中必定有竹編攤位外,團隊成員也向社區耆老學習竹編技術,此外為了讓市集能延續下去,團隊評估將駐點到11月,並接洽當地推廣竹產業的團體接手市集,持續活化社區,吸引遊客進入。
社區長照超級夯,用園藝治療減緩長者退化
今年許多團隊都關注農村人口老化、人口外移等問題,運用各種巧思設法讓老人家動手、動腦、走出家門,除了群聚少女團隊活化空間舉辦市集,鼓勵居民走出家門外,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駐點在彰化縣大村鄉加錫社區的「惜錫」團隊更導入園藝治療概念,讓訓練長者的五感能力。
惜錫團隊利用廢棄的葡萄藤作為編織材料,讓社區居民動手又動腦。
團隊將廢棄的葡萄藤作為編織小花籃的材料,讓長者動手編織出屬於自己的小花籃,甚至在花籃下方加入金屬片製作成風鈴。團隊成員陳怡樺回憶駐點過程,她笑著說,有天社區有個阿嬤因為來不及報名課程,又剛好五感課程葡萄藤材料不夠,就只能旁聽,沒想到阿嬤回家就利用自家的葡萄藤編了小花籃給團隊,十分令人感動。
陳怡樺表示,長者大概在70歲後,不管是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等都會逐漸退化,因此結合當地採收葡萄後所留下的葡萄藤開發「五感課程」,目前有設計模組材料包、教學手冊、培訓師資帶著社區的老人家持續進行活動,讓計畫得以永續進行,也希望可以推廣到其他社區,甚至變成辦公室療癒小物。
參賽隊伍利用駐村時間,逐步了解社區的問題及需求,並協助社區突破困境。(攝影/汪忠信)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當大專院校學生進入村落,都能表現出年輕人的創意與社會關懷,當團隊深入社區課題時,可能會發現居民抗拒新事物,但在持續互動且感動長輩後,長者除了接受新東西,甚至將學生當成的子孫輩,主動協調社區事務。
林聰賢指出,臺灣每個村落都值得大家發揮更多想像,透過年輕人不同的視野與操作,運用創意、跨域設計,可讓農村再生,甚至能解決小農、偏鄉生產過剩、加值農產品等問題,這是洄游農村競賽希望帶給社區的改變。
第八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得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