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16 頁
汰舊換新,食藥署刪除安殺番等三款藥殘容許量
食藥署今天預告修正農藥殘留相關規範,刪除劇毒農藥滅加松、飛克松和安殺番,並新增22種農藥殘留容許量,其中包含去年引發爭議的氟派瑞,這段時間與農委會共商後,食藥署將氟派瑞用於茶葉的藥殘容許量從6ppm調降為5ppm,農民只要遵循14天安全採收期就可達到標準,未來食藥署希望持續讓更多新藥進場,讓老舊農藥能一一淘汰。
【綠主張】蘇家柚園的日常—柚農蘇建安
「柚」是果形最大的柑橘類,光台灣就有2、30種柚子,從人人皆知的文旦柚、白柚、蜜柚、西施柚、斗柚,還有七星文旦、葡萄柚……等等,且品種越來越多。在合作社的農友中,大家對於柚農的認識多半以種植文旦為主,蘇建安則是目前唯一供應合作社雜柚類的農友。他與父母一起照顧果園,與合作社合作20多年來,日日認真、默默地勞動。談及選擇從農的原因,他笑笑地說:「看到它們(柚樹)開花、結果、長得好,就覺得很開心,就會有收穫感。」
只在元宵到媽祖生期間出沒,這個全世界僅存的「澎湖章魚」快要消失了!
澎湖的章魚種類相當多,澎湖人說到章魚,他們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是一斤動則千元的澎湖章魚。這個尚未被命名,疑似為澎湖特有種的物種,每年只出現在元宵後到媽祖生之間,是澎湖人相當喜愛的水產品之一,但近年因棲地被颱風破壞、過度捕撈等問題,讓物種數量急遽降低,專家表示,延長禁捕期一周、合理捕撈,且重建棲地才能有效復育資源。
誰知盤中飧、粒粒有內容,池上福原國小「幸福圓夢米」扎根童趣
臺東縣池上鄉以生產米而聞名全國,當地的福原國小在2014年以「米」作為食農教育的主軸,結合文化、社區、學校課程,帶孩童參觀米工廠、製作米貝果,甚至6年級學童得親自下田「種稻」,生產貼有池上鄉農會有機認證的「幸福圓夢米」。今年學校還引入外師、藝術家,培養孩童的語言及美術,加強孩童行銷米的能力,甚至未來有一天能將池上米推向國際。
【飽讀好書】《全世界孩子都想上的自然探險課:來自「森林學校」的遊戲教育與成長指南 》
人類已經比過去更能理解大自然的運作,例如生態系統運行的方式,以及生物是如何走向滅絕,要改善人類與自然的互動方式,必須鼓勵孩子與大自然建立關係,還有什麼比在戶外進行遊戲,從中快樂學習、沉浸於與自然生態元素充分融合的奇妙體驗更有效呢?
減碳、護土又可扶貧,綠色經濟「竹實力」席捲全球
日本豪雨成災、香港和菲律賓遭山竹颱風肆虐,全球都為了天災傷透腦筋,「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政策和計畫協調資深主任Martin Frick在今年9月的世界竹籐大會上特別點名竹子是綠色產業,與紅樹林有相似的功能,可調節二氧化碳,還能取代混凝土和鋼材,成為永續建築,甚至「賦予農村婦女權利、消除貧困、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減少災害風險、提供糧食和住宅,竹子真的有無限潛能」
抗病種苗前進國際,台灣香蕉研究所今年成立衍生公司
臺灣香蕉產業走過半世紀的黃葉病罹病低潮,造就台灣香蕉研究所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抗病種苗,近10年來不僅供應蕉農穩定蕉園病情,還外銷非洲莫三比克、菲律賓等國,看好國際市場潛力,今年他們正緊鑼密鼓籌備,預計成立衍生公司,為臺灣香蕉種苗產業開打國際戰。
從餵食胡蘿蔔、地瓜到橄欖渣,花田喜彘客製化飼養「橄欖六白豬」PK鹿兒島與伊比利
一般豬吃的飼料以玉米和大豆為主,沒想到近期卻有豬農拿橄欖渣餵豬,永隆牧場第三代張勝哲去年引進肉質聞名全球與鹿兒島黑豬同源的六白豬養殖,並參考多份研究報告,嘗試在六白豬上市前一個月餵食橄欖渣,還提供放牧空間,讓豬吃的好、住的好,這方法不但讓橄欖渣廢棄物能再利用,飼養出來的豬肉品質也多了一股清甜風味,未來他希望建立客製化養豬模式,打造屬於臺灣風味的品牌豬。
多方創意集發!激盪農業好點子對決現實難題
近年來,群眾集資正夯,農業創新創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假如試著把這兩者結合,又會激出什麼樣的新火花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從2015年開始,連年舉辦「農業好點子 群眾集資競賽」,因此,各類農業創新好點子更有機會浮出檯面,再透過募資平台蒐集資源,使得這些創意不再只是計畫書上的藍圖,還能真正落實,甚至翻轉部分農業現況。
展現幸福農業的創新思維,「2018中臺灣農業博覽會」將於本週盛大登場
即將於9月22日至10月14日登場的「2018中臺灣農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中農博),今年首度由苗栗縣主辦、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聯合協辦,並以「幸福農業新時尚的創新思維」為主軸,從「新傳承、新價值、新世代」達到「與農共生、與食共進、與環境共享」的「安全、友善、幸福」的農業新世代。農糧署表示,今年的農業博覽會展館設計涵蓋了幸福苗栗、花現臺中、彰化優鮮、品味南投4大農業主題館,期盼全民一起參與農業,瞭解中部4縣市的農特產品、農業文化及農業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