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全球香蕉貿易大洗牌

Banana market in the Mount Kenya region.

文/ 林宜潔 攝影/ 謝佩穎 首圖提供/ http://www.musarama.org/ 製圖/ 邱柏綱

放眼國內香蕉市場,可能感覺不到香蕉正在面臨第二次生存危機。我們現在能在超市隨意就能買到的華蕉(Cavendish)並非原本就如此普遍。20世紀上半葉,原是全球香蕉市場主流品種的大麥克香蕉(Gros Michel)感染無藥可醫的黃葉病,生產重地拉丁美洲的蕉園幾乎全毀。華蕉因為對當年的黃葉病免疫,口味受市場喜愛又耐運輸,趁勢而起取代大麥克香蕉,步上稱霸全球商業香蕉品種的王位。
誰也料想不到,時間推進到20世紀末,熱帶黃葉病4號生理小種(後簡稱TR4)首度在東南亞現蹤,華蕉就此步上大麥克香蕉的後塵,再度籠罩在黃葉病威脅之下。比起上一代黃葉病,TR4不僅能感染華蕉,還被認為對全球約8成的香蕉品種都具威脅力。TR4出現後,到2018年已累計蔓延全世界16個國家。目前全球主要生產香蕉的區域,只有拉丁美洲未感染。

因黃葉病而近幾絕跡的大麥克蕉

香蕉黃葉病,又稱巴拿馬病(Panama disease),自20世紀上半葉爆發以來,制約全球香蕉產業超過一世紀。黃葉病是由存在土壤中的真菌引起,病原體可在土壤中存活超過二十年,並有很長的潛伏期,一旦感染會導致整個蕉株枯萎死亡,至今無法根治,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香蕉疾病之一。

香蕉黃葉病是由存在土壤中的真菌引起,會導致香蕉植株枯萎死亡,病原體可以在土壤中潛伏超過20年,是全球香蕉產業當前的重大威脅。

香蕉的全球貿易史可說是以大麥克香蕉起家,大麥克香蕉是1950年代以前,美國主要進口的香蕉品種。香蕉黃葉病最早紀錄出現在澳洲,20世紀上半葉,拉丁美洲開始單一化商業生產大麥克香蕉,黃葉病跟著大規模爆發。由於大麥克香蕉對黃葉病1號生理小種(R1)極端敏感,1903年R1首度出現在牙買加,1萬4千株大麥克香蕉有高達7成在種植前兩年就發病,導致損失慘重。

隨著R1肆虐,1960年代拉丁美洲大量農地被迫荒廢,種植大麥克香蕉的公司瀕臨破產。這一跌,也讓香蕉出口業湧向種植源於東南亞且對R1免疫的華蕉。而大麥克香蕉經歷浩劫後,目前據說僅在泰國零星存在,且仍受R1的侵擾。

香蕉:世界的前四大重要糧食來源

香蕉跟大蕉(泛指可烹食的品種)是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水果,也是全球約4億人口的重要主食或收入來源,是僅次於小麥、稻米與馬鈴薯,全球第四重要的主食作物。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生產的香蕉有85%用來提供當地消費,只有15%供應出口。全球香蕉平均年產量約1.45億噸中,華蕉就占了47%,且全球香蕉出口貿易市場高達99%都是華蕉,年出口產值約80億美元。

香蕉主要產區為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印度是全球最大香蕉生產國,華蕉約占印度總體產量和消費量的1/4,次大生產國則是以華蕉為主力的中國,前兩大國皆以供應國內消費為主。另外,則是主力種植華蕉,專攻香蕉出口貿易的大型生產國如厄瓜多、菲律賓跟其它拉丁美洲國家。

根據世界糧農組織,全球生產的香蕉只有約一成五進入國際貿易,其餘皆在當地消費。根據2016年的出口數據,香蕉國際貿易每年約可產生80億美元的收益。圖為臺灣香蕉採後洗選作業過程。

1990年代後期,讓華蕉染上黃葉病的TR4在印尼與馬來西亞現蹤,因為華蕉在全球貿易市場高達99%的佔比,TR4的出現不只對於作物本身造成威脅,也為香蕉生產網絡中的小農、工人帶來生存風險。據科學家估計,全球上千種香蕉中,超過8成香蕉和大蕉都有可能染上TR4。這些品種多由在地小農生產,是當地消費和收入的重要來源。

華蕉產業跟大麥克香蕉產業擁有相同的缺陷:單一化種植。華蕉依靠無性生殖培育下一代,每株都是複製人,無法透過遺傳變異的方式改良基因,發展出對抗疾病的方法,一旦感染便容易大規模擴散,導致黃葉病更加難以杜絕。

TR4全球擴散現況大盤點

1967年,臺灣於屏東縣佳冬鄉,發現華蕉感染黃葉病的首例,進行試驗後,1977年被指認為黃葉病第四型R4,而非TR4。現今流行的TR4,是在1990年代,出現在印尼與馬來西亞,當時摧毀了數千公頃新開發的蕉園,造成數億美元的損失。

1990年代,金吉達(Chiquita)和台爾蒙(Del Monte)等全球大型水果商業公司入駐東南亞,希望利用肥沃的土壤,有利的氣候和低廉勞動力成本,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生產華蕉,供應東亞和中東地區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這些農場有許多以前是森林,在成立後的兩年內就爆發TR4疫情。每年超過800萬株植物被摧毀,損失超過7500萬美元,迫使他們不得不退出種植。

根據由國際生物多樣性組織(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管理的全球專業香蕉知識平台Promusa資料指出,TR4隨後在臺灣出現,2004年進入中國,2008年到達菲律賓。2012年,TR4也被認為出現在中東的阿曼。

2013年,TR4首度離開東南亞太平洋沿岸地區,在中東約旦和非洲莫三比克造成疫情。兩年後,出現在黎巴嫩、巴基斯坦、印度和澳洲昆士蘭。

2016年,以色列兩處農場證實感染TR4,2017年TR4擴散至寮國和越南。2018年到達緬甸,並且傳出澳洲有第三處農場爆發感染。

在印尼的案例中,TR4的傳播不僅嚴重影響數千名工人和農民家庭收入,更可怕的是,病原體附著在農具上,跟著種植者移動,傳播到國家內的其它島嶼。在2005年到2008年短短三年間,印尼全國香蕉生產面積驟減一半。根據印尼政府估計,在印尼蘇門答臘島,TR4平均以每年100公里的速度向外擴散。

菲律賓是世界前三大香蕉出口國,雖有跡象指出黃葉病自1970年代以來就存在菲律賓,但直到2008年才完全證實TR4的存在。TR4嚴重威脅菲律賓每年高達4億美元的香蕉出口產業,因疑似發病而接受調查農場從2005年的700家增加到2007年的15,000家。目前在菲律賓種植香蕉的大型公司,在檢疫、衛生、土壤消毒和休耕等方面,皆發展出一套特別為黃葉病訂定的管理措施。

根據Promusa的最新資料,TR4目前已出現在東南亞、中東、非洲跟澳洲共16個國家。可幸的是,TR4目前只侵擾了世界五大香蕉出口國的其中之一:位於亞洲的菲律賓。(全球五大出口國分別為:厄瓜多、哥倫比亞、菲律賓、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近年來,科學家紛紛警告,TR4很容易透過受污染的土壤顆粒、水或器具散播。另外,根據澳洲研究指出,黃葉病還可能透過昆蟲傳播。2013年,研究者Meldrum的團隊在澳洲香蕉田,就發現香蕉象鼻蟲的外骨骼中存在TR4。中南美洲淪陷恐怕只是早晚問題。

香蕉跟大蕉是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水果,也是全球約4億人口的重要主食或收入來源,黃葉病肆虐,不僅減少香蕉產量,影響蕉農生存,也威脅倚賴香蕉為主食地區的糧食安全。(圖片來源:http://www.musarama.org/upload/high/gatore-market-rwanda.jpg )

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據科學家評估,如果不採取重大干預行動,到2040年TR4感染面積可能擴散到160萬公頃,相當於目前全球香蕉生產面積的六分之一。

 


延伸閱讀

你不可不看臺灣香蕉與病害搏鬥半世紀的連續劇—黃葉病

對抗黃葉病:臺灣首創組培苗,蕉農從土壤摸出硬道理

抗病種苗前進國際,台灣香蕉研究所今年成立衍生公司

全球香蕉共抗黃葉病,招式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