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美加蘿蔓生菜頻傳汙染事件,食藥署:未出具證明文件將暫停輸入查驗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即日起針對美國、加拿大輸入之「蘿蔓生菜」實施加強輸入管控措施,輸入必須檢附美國及加拿大食品安全主管機關證明文件,未檢附則暫停輸入查驗申請,實施日期直到12月7日(出口日)。

神農嘗百「藻」 吳彰哲推臺灣藻類朝精緻化邁進

十年來全球藻類生產翻倍成長,目前已超過3000萬噸,但臺灣藻類生產量卻逐年下降,還向國外進口大批藻類及相關原料,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特聘教授吳彰哲認為,臺灣雖受環境限制無法大量生產大型、具食用性功能等藻類,但可思考走向精緻化生產,像生產海木耳、馬尾藻,提供無重金屬汙染的藻類,成為高階保健食品及生物醫藥原料供應者。

好Q彈的杏鮑菇!農試所全新保鮮技術,臺菇銷澳不怕長菌絲

菇類是臺灣農業重要精緻產業,2014年產值已突破百億。除內銷市場,佔鮮食菇類之首的杏鮑菇也外銷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然櫥架壽命遲遲無法突破兩天的瓶頸,到了第三天就容易出現被誤認「發霉」的新菌絲。面對未來外銷澳洲的產業期望,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全新保鮮技術,將品質劣化率降低8成,延長櫥架壽命,預計於明年開放技轉,可望提升杏鮑菇外銷競爭力。

【話有機】為何要發展有機驗證?不僅保質亦是保量,更需與國際接軌

未經過有機驗證的農產品不得宣稱「有機」,這段話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聽過,這觀念由來,是在臺灣於2007年發布「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後開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有機農業市場,農民通過有機驗證後,可取得有機標章及證書,也能協助消費者在選購有機產品時不易混淆。

【青年回留農村】臺南七股區林筱菁:開「鄉」七股的食魚教育,尋人啟室工作室

臺南七股的光景,不只鹽田、夕陽與黑面琵鷺,還有魚塭波光──因為這裡是塭與塭連結而成的魚鄉,水面下是文蛤、虱目魚等肥美水產;水面上則有錯綜水路、澎湃風浪與因水而生的漁人故事。這些故事,總待人發現與訴說──「尋人啟室工作室」的林筱菁、廖宜霈與陳瀅羽因同是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而結識,創立食魚教育品牌「股份魚鄉」,努力將七股漁事搭配好吃又好玩的體驗,要讓大家認識養殖業,更懂得吃下肚的每一口水產。

逐步達到禁用巴拉刈!農委會祭出獎勵補助金,同步推動新型紅豆乾燥劑

因應巴拉刈將於明年2月1日起禁用,以及達到友善環境、農藥減量的目標,行政院農委會特別規劃推動「產銷履歷紅豆不使用落葉劑」每公頃提供 10,000 元獎勵金、「施用氯酸鈉」每公頃 6,500 元補助金、以及「新型紅豆植株乾燥劑 NA-yci1田間大面積試驗」等三項措施,並逐年推動紅豆品種純化。

農藥減量又有新招,新研發「芽孢益菌」可有效防治胡瓜、洋香瓜白粉病

從2017年底起,為力拚「農藥減量」及「友善環境耕作」,行政院農委會開始動起來,致力推動各項配套措施,力拼10年內達到化學農藥減半的政策目標。對此,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場)也特別新篩選出有益微生物菌種,針對於常見的「胡瓜白粉病」危害,防治率可達60%以上,有望取代一般的化學藥劑,後續尚待技轉商品化。

一起來認識動物福利雞蛋,善待雞才有好蛋可以吃

近年國內動保團體以「解放蛋雞」為訴求,呼籲速食界龍頭的麥當勞企業,應制訂時程,全面改用動物福利雞蛋。此外,動物福利團體還指出,所謂的豐富化籠飼(enriched cage),只是歐盟人道飼養的第一級,第二級是平面飼養,最高等級則是自然放牧。即使雞隻住的空間大小從A4大小的格子籠變成榻榻米大小的豐富籠,從小籠住4隻雞,到大籠住40隻雞,蛋雞仍擺脫不了籠子的束縛。

期間限定、親子遊樂與在地農產直送,「農夫市集」成了美國的日常生活方式

來美國以前,「農夫市集」對我而言是個新詞,並不實在地生活在我的日常裡。
在中國大陸成長的二十幾年間,我幾乎都生活在南方,每日取得食材的地方,是村子裡的雜貨鋪和城市裡的農貿市場,帶著些許髒亂的印象,還要警惕陌生商販的短斤少兩亂報價。

【裁罰規範】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延燒,民眾網購疫區肉品回臺最高可處300萬元

網購肉品要注意,小心惹禍上身!非洲豬瘟重創中國養豬產業,農委會防檢局與關務署、海巡署合作查緝發現,除了有旅客私自從疫區帶肉製品外,8到9月間海關查獲到21件來自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肉製品,近日也從通關貨物發現來自中國的6公斤香腸與3.8公斤豬腳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