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減量又有新招,新研發「芽孢益菌」可有效防治胡瓜、洋香瓜白粉病

文/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從2017年底起,為力拚「農藥減量」及「友善環境耕作」,行政院農委會開始動起來,致力推動各項配套措施,力拼10年內達到化學農藥減半的政策目標。對此,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場)也特別新篩選出有益微生物菌種,針對於常見的「胡瓜白粉病」危害,防治率可達60%以上,有望取代一般的化學藥劑,後續尚待技轉商品化。

白粉病的典型病徵,於葉表出現零星的白色粉狀病斑,擴散速度極快。

新菌種擁有優異的防治率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指出,設施栽培的胡瓜與洋香瓜等,全年都容易受到白粉病危害。若不幸感染,於發病初期,植株葉表及葉背都會出現零星白色粉狀病斑,再加上病害蔓延的速度很快,若未能有效防治,估計約莫2週後,全株都會枯萎死亡,將嚴重影響產量。

而目前新研發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3」,已通過符合GLP的動物毒理試驗,證實安全無毒。且值得一提的是,臺中場也已特別辦理過多次的田間試驗,證實對胡瓜白粉病具有優異的防治效果,防治率可達70%以上,且能維持長期而穩定的防治效果。目前僅待備齊微生物農藥的登記要件與資料,後續可進行技術移轉業者並商品化。

左為對照組、右為處理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43用於防治胡瓜白粉病,防治率可達70%以上,後期對照組已呈現枯萎死亡情形。

臺灣氣候易衍生病蟲害,新菌種無毒且相對穩定

臺中場副研究員郭建志也進一步補充說明,由於臺灣氣候因素,病蟲害頻繁,若一般慣行的化學藥劑使用不當,更容易衍生農產品安全及抗藥性菌株產生等問題。而新菌種因已通過試驗,相對穩定,後續除了胡瓜及洋香瓜之外,未來也可望成為多種蔬菜的防治新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