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後重現經典!臺大復刻出版磯永吉《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

文/洪嘉鎂 攝影/洪嘉鎂

你可曾想像過一本水稻技術書籍可以熱銷到絕版?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在1941年曾出版《水稻耕種法講演》,當年因農民、技術人員索取踴躍而絕版,磯永吉遂將多年來演講精華,如水稻育種、品質、栽培······等多項技術集結成冊,於1944年透過臺灣農會出版《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

《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除了提供水稻種植技術資訊外,更涵蓋蓬萊米的由來、臺灣周邊地區及東亞地區稻作概況、冬季裡作方法等,足以窺見磯永吉眼中並不只有水稻產業,還有大生產體系、土地利用的思維。臺大今年90周年校慶出版10本具代表性著作,而被列為90周年系列選輯的第一本書正是《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也是唯一入選的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著作、唯一的日文著作。

臺大90周年校慶選書

國立臺灣大學在今年歡度90周年校慶之際,臺大出版中心計畫出版具臺大代表性書籍,因此徵求各學院、學系提供書單,預計出版10本具代表性著作,而列為90周年系列選輯的第一本書正是蓬萊米之父磯永吉所撰寫的《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

臺大出版中心將《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重新復刻出版。(圖片提供/臺大出版中心)

臺大出版中心將《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重新復刻出版,不管是內容、排版幾乎與1944年的版本一模一樣。這些年協助整理磯永吉手稿、文物的農藝學系技士劉建甫表示,這本書是這次唯一入選臺北帝國大學時期的著作,也是唯一的日文著作,磯永吉對臺灣、臺大來說是重要人物,他的研究奠定臺灣水稻栽培技術的基礎。

劉建甫指出,臺灣稻作改良史料中會提到像磯永吉的部屬末永仁發明幼苗插植法、選育臺中65號等貢獻,從個別技術開發來看,這些研究人員相當重要,但磯永吉的角色像是主導者,透過用人、任官職、推動基礎研究等方法,推動臺灣水稻創新。

因技術需求而誕生的《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

1912年磯永吉來到臺灣任農事試驗場技手,大約在1915年前後他與其他研究人員走遍臺灣調查1600多個水稻品種,將每種水稻性狀製成關聯表,甚至進行等級分類,例如紀錄株高、顏色、米粒外觀等,至少有13種性狀,1928年磯永吉發表《臺灣稲の育種學的研究》。劉建甫表示,這些基礎資料讓後來的研究人員少走很多冤枉路,「當時沒有人比磯永吉更了解水稻」。

臺灣農會在1944年出版磯永吉撰寫的《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前,早在1941年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作物學教室就曾出版《水稻耕種法講演》,當時磯永吉巡迴全臺對各地農民演講,內容包含水稻育種、品質、栽培······等多項技術,加上很多人詢問技術問題,因此磯永吉便將相關技術資料集結成冊出版。

《水稻耕種法講演》出版總頁數為132頁,由於索取情況相當踴躍,很快這本書就絕版了,因此磯永吉決定再版時,便在《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補充更多圖表與內容,甚至增加蓬萊米的由來、臺灣周邊地區及東亞地區稻作概況,本次新增的附錄中還包含如何進行冬季裡作、農具保養方法······等內容,總頁數超過400頁。

磯永吉小屋內有磯永吉與他的學生留下的穀粒標本。

書籍附錄涵蓋土地利用思維

劉建甫翻開1944年出版的《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笑著說,「這本就算是中文都會看到睡著」,《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是本很技術性的書籍,應該是提供給技術人員看,農民可能看不太懂。

不過劉建甫指出,磯永吉很早就注意到冬季裡作、雜糧生產等問題,在附錄內就有說明要如何運用小麥、亞麻進行冬季裡作,甚至可以混合栽培甘藷,他的眼中並不只有水稻產業,而是大生產體系、土地利用思維,以獲得最大收益,磯永吉當時的思維、想法,與現在農業談的復興小麥、國產雜糧都有相互呼應。

磯永吉在《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中也提到早期臺灣的耕種方法,劉建甫舉例,過去種植的品種多樣,生產期無法像現在如此一致,而且也受限於時間、氣候、環境等條件,因此當時有發展出省工栽培、搶時間栽培,或在同片農地上播種兩品種水稻,錯開抽穗期收成等。

未出版的第三版《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

劉建甫指出,磯永吉出版《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後,又出版《Rice and Crops in its Rotation in Subtropical Zones》(亞熱帶地區水稻與輪作物),這本內容比較像《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的附錄延伸,談到多樣化栽培的重要性,也有一些水稻試驗建議,是磯永吉重要著作之一。

磯永吉在出版《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後,就著手撰寫第三版本,劉建甫表示,磯永吉撰寫第三版時已經是戰後末期,再加上手稿可能是日文因此沒有出版,最後手稿便由他的學生林正義保存下來,後來有找到手稿,內容更豐富多元且龐大。

為什麼這次臺大不出版第三版《增補水稻耕種法講演》呢?劉建甫指出,這是一本技術類書籍,現在水稻相關技術都比以前新,如果只是為了保存文獻,其實出版意義並不大。

磯永吉小屋期望能爭取公部門經費修繕

磯永吉在臺灣留下的並不是只有書籍與研究成果,在臺大校園農場旁有間日式平房磯永吉小屋,這座小木屋是臺灣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在1925年興建的木造作業室,歷史比臺大還悠久,後來成為磯永吉的研究場所,現為臺北市市定古蹟,裡面存放教授手稿、穀粒標本、儀器等。

磯永吉小屋下一步會進行實際修繕工程前的規劃設計,希望能爭取到公部門經費。

由於磯永吉小屋長年缺乏經費修繕,因此財團法人豐年社曾發起群眾募資計畫,協助臺大磯永吉學會募資修繕經費,共募得近170萬元,不過這筆經費不足以支應磯永吉小屋總修繕費用。

劉建甫表示,磯永吉小屋修繕得依循《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去年學校有給予一筆經費做修復再利用計畫,也將報告書送至臺北市政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會,下一步會進行實際修繕工程前的規劃設計,希望能爭取到公部門經費修繕磯永吉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