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03 頁
臺南漁光島迷走慢遊 感受漁村與海景的浪漫
臺南的沿海地區有許多漁村位於河海交界,沙洲、潟湖、鹽田、紅樹林、河口、港口,以及錯綜複雜的水渠、潮溝等等,孕育有極為豐沛的水生生物資源,鹽沼、海埔地更衍生為另一種濕地樣態,成為魚蝦貝蟹的天堂。仰賴自然而生的先民,在沿海地帶發展出順應自然時序,「有時有節」的營生方式,透過勞動與土地同工,養殖、曬鹽、旱作,生產於農作物,其中蘊含著許多人類與環境間和諧共存關係的智慧。
【米食興衰】日本稻米消費量逐年下降 起因於政府推行這政策
日本稻作因國內稻米消費量的萎縮而陷入嚴峻困境。即便是典型稻米加工品(如由稻米製成的酒精飲料──清酒)的消費量也正在萎縮。此外,有研究預估消費量下滑的現象,將會因日後人口的減少而加劇。文化和社會的西化是造成消費量萎縮的背景因素,而這樣的西化是政府透過政策刻意推動的成果。若想瞭解日本稻米和清酒市場的困境,勢必要回溯日本飲食和生活方式西化的過程。
【無毒農知識+】無花果怎授粉?揭開「神聖之果」與小蜂間的共生關係
無花果是人類栽培史上最古老的4大果樹(無花果、葡萄、海棗、油橄欖)之一,栽種歷史已超過5000多年,屬於桑科榕屬植物,原產於中東和西亞地區,後來在唐代時傳入中國。無花果的品種有800多種,而在臺灣主要常見的品種是波姬紅、金傲芬、布蘭瑞克、黑傑克、青島綠、紅聖果等等。
餐桌常見的家魚──虱目魚 由裡到外、頭到尾 全魚可食的在地鮮味
近年來活絡的食魚教育推廣,讓許多人對於選購與料理的食材,不僅有更多的認識,在品嘗上,也感受到多樣樂趣。以虱目魚來說,除了品嘗虱目魚肚的滋鮮味美外,若能從臺灣的早期發展、名稱由來與養殖歷程等演進來認識虱目魚,其實更可有深刻的認知與了解。
從家雞走向工業化養殖 美味雞肉換來健康的賭注?
隨著人類開始種植並食用榖物,家雞也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之中。大部分像玉米之類的榖物都缺乏重要營養素,特別是離胺酸和蘇胺酸等胺基酸,但是雞肉和雞蛋卻富含這類必需胺基酸。母雞下蛋時能夠在蛋裡產下人體無法合成的胺基酸,雞的這種代謝特徵在人跟雞的演化過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們】土團屋兩年三個月,周盟桂的慢樂處
土團屋並不是新型式的建築物,在臺灣田園飲食風潮中,結合手作窯烤麵包與窯烤Pizza的土團窯備受歡迎,更進一步,自然建築與大地共榮的土團屋,就成為環保有心人的新選擇,單車騎士周盟桂在這個領域走得比一般人快一些,他的造屋歷程,有技術、理解法規,以及有個人情調和美學,異乎尋常的很實用。
【讀冊】追求合乎正義理念的飲食活動
毫無疑問,「吃吃喝喝」是人們每日生活最基本的活動,或許就是因為它太過於日常,以致人們經常被忽略,我們的飲食,從來就不是張嘴大啖食物這麼簡單,也不只是關乎到個人身體健康或營養的問題而已,背後牽涉了複雜的社會、政治,抑或環境等有關正義與否的課題。《食物正義》這本書,正是帶領讀者,穿透吃喝表象,進一步思索食物背後的倫理問題。
【綠主張】提升免疫力就這樣吃!營養師教你認識何謂「全食物」
臺灣在歷經幾次重大食安事件之後,添加物潛藏的危害昭然若揭,人們開始興起一股追求天然、不加工的「全食物」飲食取向。本文透過營養師黃淑惠,提供全食物飲食原則與方法,藉由天然食材完整利用,不僅減少料理過程的食材廢棄,更能充分攝取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
消毒正夯!次氯酸水不只為環境滅菌 做為種蛋消毒也有用
家禽產業的成長造就孵化場規模的同步增長,隨之而來的,是種禽及種蛋的大幅增加,因此有許多孵化場是全年連續運作。衛生是孵化場設計及管理的重要部分,必須有良好的衛生才能得到最佳的孵化率與家禽品質。換句話說,對於來自種蛋及1日齡雛禽污染的保護,特別是特定疾病的控制(例如沙門氏菌)在孵化場的運作中,受到極度重視。
農業水晶球:焚風預警水稻避災 光波預測蘋果褐變機率
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若能透過科技預測各項可能發生的問題,便能提前著手預先防範,一舉降低農損,更可能藉此提高銷售,像是日本農研機構新開發的焚風預警系統,便可減少水稻災損。另外近期日本也發現可透過近紅外線糖度感測器進一步預測蘋果褐變,兩項技術的運用便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