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3975 文章

冬至越來越溫暖?氣象專家解析地球暖化對烏魚收獲量的衝擊

地球發燒連帶也造成臺灣周邊海域海水溫度上升,研究顯示臺灣周邊海溫上升,主要可能會導致從黃海南下至臺灣海峽水域產卵及越冬之經濟魚種向北退縮,而黑潮主流、支流及南海海流之暖水性魚種則向北擴張。

林業保育的新未來 一次搞懂無人機的4大運用策略

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以下簡稱UAV)又稱為無人機,相關應用可謂現今熱門新興產業,其具備高機動性及可低空雲下拍攝等特性,可結合各類感測器進行航空攝影或即時影像回傳,而產製的影像藉由地理資訊系統及影像分析技術,可補足部分林地工作人力及降低人身安全風險,獲得相當程度的資訊準確度並提升效率

農糧署大糧倉計畫 高職生與糧同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推動大糧倉計畫,去年舉辦的「高職生與糧同行」有五家農校參與,因各方好評不斷,今年擴大邀請十家農校與農會、農場、農企業、大專菜農、產銷、合作社等機構,讓學生透過參訪與實作,了解國內雜糧產業現況,以培育雜糧新世代,為臺灣農業注入活水。

設施洋香瓜「天華」 最佳養液土耕滴灌肥培法

全國設施蔬菜面積逐年增加且增長迅速,雖然溫室設施能提供作物防雨、防蟲以及降低部分病害的保護,但農友依然需要面對設施內的高溫障礙、缺水、土壤鹽害與人力缺乏等問題,因此建立設施內的節水省肥省工的栽培模式刻不容緩。

古歐洲人的「惡魔植物」:曾被處以火刑、也讓英女王中毒 揭開馬鈴薯的黑歷史

歐洲人不認識馬鈴薯,不時就有人因誤食馬鈴薯的綠芽而中毒。馬鈴薯的芽和已經變綠的地方是不能吃的。馬鈴薯就連葉子也有毒,因歐洲的馬鈴薯中毒事件層出不窮,導致「馬鈴薯有毒」的陰影在歐洲人的心中揮之不去。再加上馬鈴薯表面凹凸不平,歐洲甚至出現「吃了這種醜陋植物會罹患痲瘋病」的無稽之談。

從日本農協推動「本土品牌」銷售 揭日本農產直銷大策略(下)

農協與合作社間的積極溝通對於彼此互信的建立十分有效,同時對穩定產品交易也非常重要。以環境調查為基礎的交流活動也值得關注。於上一篇的「稻田生物多樣性調查」中,農民與農協可以直接回應合作社的期望,努力使用環境友善的農法耕作。從生產者的角度觀之,回應合作社對產品的期待有助於建立和合作社成員間的信任關係,也可有效增加合作社會員對產品的需求量。

國際級防疫實力!畜衛所力抗口蹄疫、非洲豬瘟疫病爆發風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毛豬生產量曾在85年達到巔峰,養頭數高達1,431萬頭,年產值約886億元,占農業產值2成,高居農業之冠。86年臺灣首次發生爆發O型口蹄疫後,造成總體經濟損失估計達1,700億元。

【綠主張】垃圾桶裡的「良」食:剩食與飢餓的矛盾 你不知道的食物浪費

每年10月16日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訂的「世界糧食日」,2019年主題訂為「健康飲食實現#零飢餓」(Healthy Diets fora #ZeroHunger World)。糧食安全問題從過去「要餵飽所有人」,到近來重視糧食損失與食物浪費(Food Loss and Waste,FLW)對環境的影響。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04】鰻魚產業如何從生死旋渦爬起?韓玉山:5建議是關鍵

鰻魚天然資源的枯竭,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噩夢!日本鰻資源長期來看仍處於衰退態勢,估計每年以平均5%的速度消失,若再不採取有效對策,10年後將面臨無魚可捕的窘境,筆者建議應優先保護河川的天然種鰻;縮短捕撈鰻苗時間,並改為許可制;臺中日韓養殖配額砍半;鰻魚放流河川應封溪護魚;以及開發日本鰻種苗人工繁殖的技術等5大項著手改善。

【不回頭的鰻魚產業】系列報導

「過魚」是指人類濫捕導致海洋資源枯竭,「日本鰻苗」就是遭濫捕到快滅絕的真實例子,《農傳媒》深入宜蘭壯圍海邊,披露在第一現場挑燈夜戰的捕鰻人的心聲外,更進入東港村,尋找鰻苗收購阿嬤訪談,阿嬤出示一張收購單,裡面有捕鰻人辛勤的與海浪搏鬥一個晚上,卻只捕一尾的窘境。日本鰻苗捕撈數量的銳減,同時影響到消費端,鰻魚飯要價倍數漲外,還有業者不得不暫停營業,原因是日本鰻苗少,養殖量大減,量少價揚,讓許多消費者吃不起了。最真實狀況,讓《農傳媒》記者在第一線訪問,並將真實狀況,告訴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