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綠主張】果農的困境:極端氣候影響深 農藥殘留有何解?

近年來,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造成衝擊,2019年對許多水果農友來說就是一個歹年冬,暖冬造成許多果樹花期混亂,甚至無法開花結果,產量驟減;加上乾旱無雨水,更造成農藥殘留。這個情況以多年生長期作物的水果尤為明顯,例如農友喻嘉璧的蘋果,即因雨水不夠影響農藥代謝,儘管農藥的施用都與往年相同,但檢驗卻顯示農藥殘留量卻比往年要高、殘留支數也較多,因此只能以惜農品(註1)上架。

【不斷更新】武漢肺炎衝擊農業產銷 一次搞懂紓困方案、菜價走低、農產供應…相關對策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病毒的快速擴散,除了站在第一線的醫療體系面臨高度壓力之外,緊接各產業與供應鏈也受到重大衝擊,就連臺灣農業亦無法置身事外:休閒農業首當其衝,農友擔心農產滯銷,該如何調節、避免產銷失衡也是一大擔憂,國產花卉的內外銷市場同樣備受衝擊,以及漁牧業也尚待產銷調節……多方考驗接踵而至。

遇寒害、豪雨攏免驚! 2類養殖漁業保單 讓漁民不再看天吃飯

「看天吃飯」這句話,農漁民最能感受,往往除了無奈,還伴隨著驚心與擔憂。尤其高度仰賴天時地利的養殖漁業,極端氣候頻度的增加,為產業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養殖戶要能讓自己多一層保障,加入養殖漁業保險是必要考量,只有安心無後顧之憂,才能全心全力養好魚。

肺炎疫情衝擊 國際糧食出口政策紛紛出招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已開始影響全球食品貿易,除了大規模的運輸限制和物流中斷,一些國家開始對小麥和米實施出口限制。相對地,國際穀物市場價格上升,在緊急情況下如何確保本國的糧食安全則是開始受到關注。

【大危雞】1946年一場「明日雞大賽」 開啟嶄新美國肉雞時代

在經過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的糧食配給後,牛肉和豬肉再度釋放到市面上,雞蛋比起來顯得索然無味,而且蛋雞因為沒有美味的肌肉,也不會受到青睞。為了支持戰爭,大眾長期以來心甘情願放棄吃肉,但現在他們想要一飽口福。在A&P食材超市連鎖店及全美主要的家禽和雞蛋組織的支持下,美國農業部舉辦了「明日雞」(Chicken of Tomorrow)大賽,目標就是要培育出更美味的雞。

疫情恐引發全球供應危機? 5大糧食議題 FAO專家提建議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大流行使全球陷入危機,各國均採取限制移動措施,以及提供公共資金以對抗新冠病毒侵襲。新冠肺炎也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席經濟學家Maximo Torero Cullen 提出供各國思考及制定糧食安全相關計畫的建議,本文整理相關議題重點問答。

【米食興衰】日本飲食西化成風潮 2策略可望拉抬稻米產量

日本稻作因國內稻米消費量的萎縮而陷入嚴峻困境。即便是典型稻米加工品(如由稻米製成的酒精飲料──清酒)的消費量也正在萎縮。此外,有研究預估消費量下滑的現象,將會因日後人口的減少而加劇。文化和社會的西化是造成消費量萎縮的背景因素,而這樣的西化是政府透過政策刻意推動的成果。

四種星象媽媽大不同 母親節康乃馨這樣送才到位

你是否注意過,在忙碌、快步調的現代生活中,偶爾瞥見屋外一抹綠意,就能為心靈帶來久違的平靜,看見一道色彩,為凝重的生活打開一扇呼吸的窗。尋求這樣的自在其實不難,只要在家中一角擺放一束花卉,就能因鮮花每日綻放不同姿態、跟著季節遞嬗的色彩,為一成不變的生活製造驚喜。

【魚市慢遊】探訪泰國魚市場 一嘗酸甜鮮香的異國南洋風味

地處熱帶,加上部分地區多有海洋調節,所以除氣候溫暖四季如夏外,富饒的天然資源,以及穩定持續的農業、禽畜與水產生產,讓泰國相對於鄰近國家,不僅資源豐富,同時建立了獨特的料理風格與調味特色。

除了沙門氏菌 生食雞蛋該注意的不是蛋黃 還有這一點

國內有一家大型企業打算與日本合作養蛋雞,生產「生食級雞蛋」,農政單位認為這是一種產業升級做法,值得鼓勵。如果從「產業升級」角度,我們大聲喝采,舉雙手贊成,畢竟要達到「生食級雞蛋」目標,對於雞蛋的生產就不是像傳統飼養,必須非常嚴謹,也就是說,要先從蛋雞品種著手,加強環境衛生管控來生產無微生物污染的雞蛋,才可以達到雞蛋生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