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02 頁
回顧口蹄疫,1997年1700億的教訓
臺灣代表團今天從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手中接下口蹄疫「打疫苗非疫區」官方證書,明年七月若停止打疫苗,一年沒傳出新案例,即可重新取得暌違20年的非疫區資格
農業留才攬才!下一個4年 主委陳吉仲:提高從農收入讓年輕人願意回來種田
總統蔡英文20日將進入第2任任期,內閣改組也大致底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留任新內閣,對於未來4年的農業發展目標,陳吉仲說,希望所有農民加入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至少50萬農民參加農民職災保險、農業保險覆蓋率提高至20%,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農民所得,讓年輕人願意回來種田,農業才有永續發展的可能,「農業永續發展的政策目標,永遠不會改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業是全民的農業 未來大步向前行
總統蔡英文將在520展開第二任期,行政院長蘇貞昌繼續擔任閣揆,新內閣人事底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將持續帶領臺灣農業起飛。32年前參加520農民運動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在520前夕說:「32年前的520農民運動,場景仍存在我心裡」。
【無毒農知識+】芒果產季到!愛文品種從哪來?黑點不能吃? 謠言破解說分明
夏天是芒果的黃金盛產期,香甜多汁的果肉有著讓人無法抗拒的誘惑與魅力。不論是愛文、貴妃、金煌、凱特,每個品種皆蘊含了不同的風味特色,品嘗方式也多有巧妙變化。不過,嗜吃芒果的你對於芒果究竟了解多少呢?而網路也不時流傳著一些似是而非的傳言,是真實抑或謠言,就讓無毒農來解答。
覺醒的種子:搶救地方品種 看韓國民間力量如何推動參與式保種
地方品種具有高度遺傳歧異度,經過農民長期栽培汰選以及自然逆境淘汰後,對於地方風土產生較強的適應性,常成為育種工作的優良材料。韓國地方品種保存意識強烈,官方及民間推動種原保存工作已逾10年,在推動保種工作的同時,逐步形成雙方合作的模式,其中包含收集、栽培、調查、保存及推廣等範疇。
【大危雞】從「明日雞大賽」的成功 一窺美國農業界抗生素濫用的起因
美國農業界每年餵食牲畜數百萬磅抗生素的消息,讓人震驚不已。從來不曾想過農場動物在變成肉品之前的大眾,現在開始質疑農業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竟會需要用到這麼大量的藥物?這個答案,就跟農用抗生素一樣,可以用雞來完美解釋。
【綠主張】果農的困境:極端氣候影響深 農藥殘留有何解?
近年來,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造成衝擊,2019年對許多水果農友來說就是一個歹年冬,暖冬造成許多果樹花期混亂,甚至無法開花結果,產量驟減;加上乾旱無雨水,更造成農藥殘留。這個情況以多年生長期作物的水果尤為明顯,例如農友喻嘉璧的蘋果,即因雨水不夠影響農藥代謝,儘管農藥的施用都與往年相同,但檢驗卻顯示農藥殘留量卻比往年要高、殘留支數也較多,因此只能以惜農品(註1)上架。
【不斷更新】武漢肺炎衝擊農業產銷 一次搞懂紓困方案、菜價走低、農產供應…相關對策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病毒的快速擴散,除了站在第一線的醫療體系面臨高度壓力之外,緊接各產業與供應鏈也受到重大衝擊,就連臺灣農業亦無法置身事外:休閒農業首當其衝,農友擔心農產滯銷,該如何調節、避免產銷失衡也是一大擔憂,國產花卉的內外銷市場同樣備受衝擊,以及漁牧業也尚待產銷調節……多方考驗接踵而至。
遇寒害、豪雨攏免驚! 2類養殖漁業保單 讓漁民不再看天吃飯
「看天吃飯」這句話,農漁民最能感受,往往除了無奈,還伴隨著驚心與擔憂。尤其高度仰賴天時地利的養殖漁業,極端氣候頻度的增加,為產業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養殖戶要能讓自己多一層保障,加入養殖漁業保險是必要考量,只有安心無後顧之憂,才能全心全力養好魚。
肺炎疫情衝擊 國際糧食出口政策紛紛出招
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已開始影響全球食品貿易,除了大規模的運輸限制和物流中斷,一些國家開始對小麥和米實施出口限制。相對地,國際穀物市場價格上升,在緊急情況下如何確保本國的糧食安全則是開始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