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雞】從「明日雞大賽」的成功 一窺美國農業界抗生素濫用的起因

從明日雞大賽所培育出來的後代,由於生長快速,骨骼與肌腱跟不上肌肉的成長速度,故往往會有行動不易的狀況產生。此為示意圖。(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大石國際文化 文/瑪琳.麥肯納

美國農業界每年餵食牲畜數百萬磅抗生素的消息,讓人震驚不已。從來不曾想過農場動物在變成肉品之前的大眾,現在開始質疑農業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竟會需要用到這麼大量的藥物?這個答案,就跟農用抗生素一樣,可以用雞來完美解釋。

延伸閱讀》【大危雞】1946年一場「明日雞大賽」 開啟嶄新美國肉雞時代

明日雞大賽的獲勝者不僅只是培育出新的雞種;他們在改造雞的同時,也重塑了整個養雞業。最早的育種作法是兩個品種間的單一雜交:母的來自一個品種,公的選自另一品種。但育種業者為了確保牠們能夠穩定地生出擁有同樣特徵的下一代,又要基於此來做生意,開始採用較為複雜的雜交方式。他們培育出複雜的血統,以確保這些雞不能在公司之外的農場繁殖。若是有農民想要買這種新雜交種的雞來自己繁殖,也繁殖不出純正的雞種。

從前的肉雞養殖者從孵化場購買小雞主要是為了提高效率,但現在他們別無選擇。要飼養這些培育出來的品種,就像種植那些雜交品種的大豆或玉米一樣:每次耕作時都得跟該公司購買種子。在短時間內,數千年來在數百萬間農場和後院居住的雞,成了一種知識財產權。

隨著雞種持有公司數量減少,公司對其產權的嚴格控制就變得更加重要。市場縮小可能是維持育種計劃成本的自然結果。保持現代肉雞的性狀平衡和一致,需要不斷繁殖親代、祖父母和曾祖父母的雞群,這些雞群的總數可能維持在十萬隻左右。在不失去目前現有的特性,又不造成失衡的情況下,要移除和添加一新特性,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和費用不僅讓其他公司難以進入這一行,在1960年以後,要進入這個產業的公司一定得參加過明日雞大賽,這情況也迫使養雞業迅速整合。到2013 年,只剩下柯布凡特斯(Cobb-Vantress)、包括愛拔益加在內的亞唯亞珍(Aviagen)以及歐洲的葛莉莫集團(Groupe Grimaud)這三家大公司,他們擁有全球每年生產幾十億隻肉雞的遺傳資訊。

隨著明日雞競賽走入歷史,競賽前存在的各個品種也逐漸消失。細瘦還是結實,母性或躁動,白色、棕色還是條紋,所有這些特質都沒有競賽要求的肉多特質來得重要。參賽的雞有86天的生長期,屆時就會遭到屠宰,而凡特斯的雞體重會達到1.59公斤。美國農業部於1925年開始記錄養雞的相關數據,他的雞比平均體重要高出整整一磅──這正是何以這些獲勝雞種算是一重大成就的原因。時至今日,雞的屠宰平均體重已經達到2.72公斤,而平均生長期是47天。這種非比尋常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使用生長促進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育種公司不斷在他們的雞群中選擇肉長得多但飼料吃得少的雞來培育。

在1945年,需要餵食四磅的飼料才能讓肉雞長出一磅的肉,這個比例在業界稱為「飼料轉化率」。而現在所需的飼料不到兩磅。從現代育種計劃培育出的雞,不論是凡特斯開發的康沃爾雞(Cornish Cross),還是其他兩家公司培育出的其他類似雞種,都跟過去的純種雞很不一樣。

首先,牠們都是白色的;育種公司早就發現,在拔除羽毛後,淺色雞看起來更乾淨、更吸引人,而皮上仍附有深色羽毛的雞,賣相就差一點。第二點,牠們的身形比例不均:這些培育出來的雞,雞胸部位增加最多,這是美國消費者最偏愛的白肉部位。今日肉雞的雞胸是過去純種雞的兩倍大,重量約占全身的五分之一。這些肌肉發育得比支撐它們的骨骼和肌腱都來得快,在六週時,現代肉雞就達到屠宰年齡,在過去的純種雞間幾乎不曾出現這樣的數字,而且雞胸的重量會讓整隻雞失去平衡。

快速生長的肉雞,行動起來搖擺不定,就像放在兩根牙籤上的橄欖。肉雞可能會在胸部形成壞死或硬化的肌肉區域,腹部也會出現積水的問題,這兩種跡象顯示其循環系統無法跟上牠們肌肉所需的氧氣,以及攜帶新陳代謝廢物的速度。牠們的腿骨扭曲、行走困難,有研究人員為了研究目的而飼養肉雞,他們發現讓這些跛腳雞在一般飼料和摻有止痛藥的飼料間選擇時,雞會選擇含藥飼料。

行動越是困難的,吃的含藥飼料就越多。純種雞會啄、會抓,會翻到圍籬上,甚至還能飛上一小段距離。但是明日雞的後代並不是根據這些特質來培育,而且開發出來容納牠們的穀倉,也就是今日所謂的雞舍,也沒有提供空間讓牠們做這些嘗試。牠們會成千上百地一起走上一陣,再不然就是坐著。

若雞舍環境維護得不好,有些雞就會坐在氨含量高的雞糞廢料上,這會灼傷雞腳和後腿膝關節中間的皮膚。密閉環境再加上牠們自身的被動性,讓牠們更容易生病,這正是為什麼在生長促進劑大獲成功後,農民還會用上數百萬磅的預防性抗生素。


本文摘錄自大石國際文化 《大危雞:抗生素如何造就現代畜牧工廠,改變全球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