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漁光島迷走慢遊 感受漁村與海景的浪漫

漁光島月牙灣海堤。

文、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專員 林晏伶

臺南的沿海地區有許多漁村位於河海交界,沙洲、潟湖、鹽田、紅樹林、河口、港口,以及錯綜複雜的水渠、潮溝等等,孕育有極為豐沛的水生生物資源,鹽沼、海埔地更衍生為另一種濕地樣態,成為魚蝦貝蟹的天堂。仰賴自然而生的先民,在沿海地帶發展出順應自然時序,「有時有節」的營生方式,透過勞動與土地同工,養殖、曬鹽、旱作,生產於農作物,其中蘊含著許多人類與環境間和諧共存關係的智慧。

漁光島過去是安平一帶漁民冬季捕魚避風、臨時棲息之所,漁民的漁船燈火點點,夜晚看起來像是點點漁光,因而擁有「漁光點點半月沉江」美麗的名字。漁光島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形成漁村聚落,多元的漁村文化,滋養獨具風土的食物,孕育出「疼物惜物」、「相伴拓墾」的社群關係。走訪一趟漁光島小旅行,能讓人遠離塵囂,體驗慢活漁村的生活。

三鯤鯓裡的秋茂園 細數漁光島往昔

鯤為鯨魚,鯓為鯨魚隆起的背部,鯤鯓則指圍繞著潟湖、內海仔外的沙洲地形地貌,即濱外沙洲,臺江內海有著知名的七鯤鯓,其中一鯤鯓為臺南安平古堡與安平樹屋區,二鯤鯓是億載金城區,三鯤鯓就是漁光島。

漁光島位於臺南府城安平港的南側,憑藉漁光橋與府城相連,是個鬧中取靜的小漁村,從前當地人的約會勝地「秋茂園」即座落於此。秋茂園始於1976年,旅日華僑黃秋茂先生獨自出資開闢了兩座遊樂園,一座位於苗栗通霄,另一座就是臺南的海濱秋茂園。由於自幼家貧,黃老先生致富後致力投入公益事業,當時秋茂園不收門票,供人自由參觀,園內設八仙、西遊記、十二生肖、母子像、牧童騎牛等等各類人物及神話故事的主題性雕像、塑像,並種有果樹供人採果遊樂;但至1980年代,隨著各種主題樂園紛紛成立,觀光人潮轉向而漸凋敝,於是將秋茂園交回市府管理,目前僅存鐘樓遺址供人留念。

秋茂園遺址。

小漁村蛻變為藝術海灣

漁光島也是臺南牡蠣的養殖區,有別於其他城市以插竹吊掛方式養蚵,安平沿岸的蚵農,習慣使用海上浮棚養蚵,2009年漁光大橋完工通車,藉由一座漁光橋,將質樸的漁村與熱鬧的安平相互串聯。

2017年臺南市政府參照日本瀨戶內海,由文化局委託臺南都市藝術工作室規劃「漁光島藝術節」,並以「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法」為題,邀請9組藝術家團隊創作14件地景藝術作品,其中矗立在漁光島月牙灣的竹製地景藝術《日落塔》,是英國藝術家雨果(Hugo)將廢棄蚵棚再利用、改建成塔的作品,化為約40尺的高塔,一度成為代表漁光島的地標;隨後2019年第二屆藝術節,更以「海島新樂園」為主軸,邀請7組臺灣藝術家與團隊,規劃一系列的地景藝術,襯著1.5公里長的月牙灣海灘,夢幻優美景致,吸引不少遊客特意前往。

日落塔一度成為代表漁光島的地標,如今則已拆除。

為了虱目魚 一同「來趣漁光島」

另外說到府城,不得不提的還有虱目魚。虱目魚與臺南人生活有超過4百年的歷史,稱它為「臺南人的家魚」實至名歸。2019年3月府城知名的虱目魚主題館搬遷到漁光島,館內以木質裝潢簡潔明亮,館內可以看到虱目魚悠游在魚缸中,牆上擺設有歷年所榮獲的大大小小獎項殊榮,並販售有各式臺南漁村歷史書籍,店內虱目魚伴手禮琳瑯滿目。沿著本館往前可以看到以貓咪為設計的路牌,指向「來趣漁光島」問路店,此一結合了地方特產、手工製品、文創小物、簡餐及飲品的複合式商店,更為漁光島帶來一股嶄新的活力。而虱目魚主題館的設立,便是希望結合漁光島傳統養殖產業及社區人文小旅行,以分享的心情,將虱目魚從民眾美好的歷史記憶中喚起。

虱目魚主題館所販售各式虱目魚產品。

漁光島散步地圖。(圖片提供/虱目魚主題館)

本文轉載自402期《漁業推廣》月刊,原文標題〈遠離塵囂 漁光島慢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