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05 頁
漁業史的時代亮點:製冰、冷鏈 成產業升級關鍵契機
俗諺有云:「第一作冰、第二作醫生」,即諷刺業者只用水冷凍成冰就能賣錢,實在暴利。而冰的發明與普及,對漁業發展可說是至關重要。由於冰的熔點是0℃,碎冰再加上漁用粗鹽,即可用於冷藏捕撈上船的漁獲物,維持魚體保鮮度到返港為止。沿海漁業興盛時期,每逢旺季漁船出海總是滿艙滿載,致使冷凍漁獲物所需的漁用冰常常供不應求。
【綠主張】營養不均致學習力下降?營養師教4招解決孩子挑食煩惱
學齡階段兒童可能因為家長忙碌,自行購買外食,然而外食種類多且複雜,容易造成日後挑食的習慣,營養不均更可能造成生長及學習的問題。其實運用一些小撇步如以顏色、形狀吸引,或調整烹調方式去嗆辣味等,常能打破小孩心防,更願意多嘗試不同食物。
真空包裝等於無菌?論「包裝技術」如何影響肉品保存
近幾年,國內有越來越多生鮮肉以小包裝販賣,有些是超級市場將生鮮肉經分切後,以收縮薄膜(保鮮膜)包裝,有些則是在工廠將生鮮肉分切後,直接裝入塑膠袋密封,或經抽出空氣後再密封包裝。最近更有一些業者引進新型的貼體包裝(skin package)或稱為凸體包裝。
芹菜葉別丟!整株一起吃最營養 葉酸加10倍
蔬菜吃菜葉是最常見不過的,但芹菜因為葉子味道苦澀,因此大多只吃葉柄的甜脆口感。葉柄的膳食纖維功能強大,可以避免腸道吸收膽固醇,而且還有含量極高的鉀離子,可以幫助鈉鹽排出,讓血管鬆弛,是有助於降低血壓的好幫手。而芹菜的葉子也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維生素C含量是莖的1倍、葉酸則是10倍,所以如果能改變食用習慣,連同芹菜葉一起吃,好處更多。
【保鮮有訣竅】漁獲水產冷鏈保鮮法:氣冷最慢、綿綿冰快又有效
水產品捕獲後品質劣變之發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其劣變速率卻是可以低溫控制與透過良好的作業而使其減緩或降低至最低程度,因此全程保鮮是必要的,即從捕撈(源頭)至消費者(餐桌)。
【綠主張】給孩子的禮物──廚房裡的真食學習之旅
起初,我的廚房知識大多得自母親;尤其是婚後,為人妻、人母為家人備餐,更依賴母親的廚藝傳授。然而,這世界變化太快,愈來愈多的速食產品、食品添加物、基改產品……,許多食農與料理知識不得不與時俱進。從母親而來的知識在觀念上或許傳統,卻十分激勵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依然堅持捲起袖子洗手作羹湯。因此,食物成為一場無言的對話,把三代的情感傳承下去。
【飼料添加物產學研聯盟】動物保健產品試驗與市場評估服務
畜牧產業為了維護家畜禽健康及發揮動物生長潛能,會在飼料中添加具有功能性的飼料添加物(例如益生菌及植生素),但只憑個人的經驗法則使用這些產品,往往只能說在飼料裡加了這些好料,「感覺上」能讓動物長得快、長得健康,卻無法得知怎麼使用是最佳配方,更無法了解使用之後的成本效益是否划算,因此,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在「飼料添加物產學研聯盟」的基礎下,訪查聯盟成員從產品開發到上市時可能遭遇的困難,建立「飼料添加物研發及試驗技術服務平台」。
受疫情拖累 日本生鮮農產量縮價漲、和牛卻創5年價格新低
由於中國大陸爆發武漢肺炎,管制人車移動,造成農產品收穫與流通停滯,致使日本2月自中國大陸進口的洋蔥及胡蘿蔔數量大幅減少,緊急調度供應商以國產蔬菜供應國內市場需求。不僅如此,疫情的爆發也連帶影響日本國內消費縮減,導致日本和牛與豬肉價格處於5年來的最低水平,多位市場觀察家皆表示,短期狀況仍不樂觀。
【無毒農知識+】枇杷膏不用枇杷做?枇杷的趣味冷知識記起來
有人覺得枇杷農藥殘留多不敢吃,有人覺得剝皮很麻煩不想吃,但其實枇杷果肉柔軟味道甜美,營養價值豐富,絕對榮登春季必吃水果之一。本篇文章將帶您認識臺灣枇杷的小知識,包含挑選、保存、枇杷膏DIY做法等等……。
【保鮮有訣竅】7招漁獲低溫術 防變質讓水產品鮮度不流失
魚介類的價值取決於新鮮度(freshness),利用低溫貯藏可抑制酵素活性和腐敗菌的繁殖,減緩水產品自家消化作用及其脂質的氧化、非酵素性褐變等化學反應速度,而降低腐敗速率,使魚介類在貯藏期間仍能保持優良的鮮度與品質。因此溫度對於調控魚介類鮮度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