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藝 第 5 頁
和食回歸,要有一碗飯才能昭告天下
2013年和食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日本人為了恢復和食不斷努力的成果。其中,對增加米食更是不遺餘力,以米食為主的東亞國家,在米食逐年下降被麵食超越而憂心不已之際,日本皇室在1989年開啟平成年代的饗宴之儀,率先恢復以和食為餐宴,宣示恢復傳統米食的重要性。
【風物寄語】栗子—如何褪盡風華,仍然炙手可熱
當發出Mont Blanc這個法語讀音時,是「馬卡龍」還是「蒙布朗」,一定是伯朗峰,兩者都可稱為經典、華麗,以及追求極致,有個叫黃金栗子拉麵的蒙布朗在這個秋天,黃金是黃金板栗,像拉麵一樣用拉麵擠花機,第一個用臺灣嘉義中埔黃金板栗做的蒙布朗,不會坍塌,不會過於甜膩,一如臺灣人愛的原味,比起法國板栗,臺灣板栗碩大金黃、澱粉值高,塑形如此穩固,質量這般馥郁,樸實卻赤手可熱。
【臺食】蟳蟹之書,最是優雅華麗旬味
有螃蟹上桌時總會讓人感受到華麗的饗宴,不論是西方的蟹堡還是東方的蟹煲,吃螃蟹總是要大費周章才顯得鄭重,不論是在吃的一方雙手並用埋頭苦幹,還是在料理台上讓廚師工具齊備大卸細挑,都不是容易的活。但我們樂此不疲,因為時候到了,人們在應時的季節就想要有個蟳蟹,是追尋的儀式感,也是迎接收穫月以及狩獵月的來臨。
【農業日文3】從和牛標章看見高貴的肉品
正值「臺灣豬」標章啟用之際,參考自2007年開始使用的「和牛統一標章」卻仍然不斷進化,2015年有「保護特定農林水產物等名稱之相關法」開始實施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制度,至今年4月剛通過家畜遺傳與繁殖相關法案來保障酪農保種育種的成果。
【農業英文6】買個素皮包吧!你要蘑菇口味還是康普茶口味?
由真菌製造、類似皮革的材料做的皮大衣、皮包靴子,看起來跟真皮做的一樣,你會喜歡嗎?就算現在還弄不明白這種材質有什麼好,但如果跟環境永續、碳足跡、碳中和、生物分解這幾個名詞連結,作為想要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的地球人,或許你就該考慮了。
那年夏天我們的封面人物黃文娟
有多少人記得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與祝福,誰還管10年前許下的願望會不會實現,35年前你在做什麼,只有年過半百的人才會回眸一瞥,那年夏天的故事,有人還留著翻閱。小農商行「織谷-誠實良品」的老闆娘黃文娟,是1986年7月7日發行的《鄉間小路》的前身《農業週刊》的封面人物,從音樂老師變成農產銷售人員,命運如何流轉讓一個偶然變成必然,讓農業牽成為安身立命之所?
【農業日文2】日本微波盒裝白米飯的祕密
「叮」的一聲,微波爐完成了盒裝白米飯加熱,撕開上層包膜後,熱騰騰的米飯猶如剛煮熟一般香、軟,直撲味蕾。日本人對白米飯有著執著與感情,但為何微波盒裝白米飯在日本賣場的銷售量居高不下,裡頭隱藏了甚麼樣的祕訣呢?尤其,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中,日本的外銷產品急速增長的品項竟然是盒裝白米飯,至今,締造了681噸,3億6,500萬日圓的貿易額。
言.詠能-記一位在農村走唱的吟遊詩人
嚴詠能(1970年1月23日~2020年9月5日),打狗亂歌團團長,9月5日於屏東縣萬丹鄉大憲宮演出時,心肌梗塞發作昏倒,送醫宣告不治。他以深入鄉間稻埕、行走於農地田梗,把臺灣農民的故事寫在歌裡,為人知悉廣受歡迎,2010年以《大員一家農出來》獲得第21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此後,知名度漸廣成為全臺知名歌手,2016年為總統蔡英文競選專輯做歌《轉來key》。《農傳媒》邀請與嚴詠能亦師亦友的歌手楊肅浩撰文悼念,認識這位早逝的農民歌手。
【農業英文5】賣的是農產品,還是想像的生活?
做農靠天吃飯是千年務農顛撲不破的真理,農人勞苦才得已餬口被視為理所當然,然而靠現代科技進展到海角天涯,或許農人可以有新的出路,來試試當網紅如何?YouTube上的農夫網紅摩根‧戈德(Morgan Gold)靠養的幾隻鴨子和「趕鴨犬」得以為繼,【務農夫婦】網紅小賤賤推廣的農產品廣受歡迎,網紅什麼都能賣,農夫網紅賣的到底是什麼呢?
【料理豬肉3】如何料理一塊臺灣豬肉
嚴妹是〈農藝〉的食譜專欄作家,她的專欄以豬肉料理開版,每一篇都得到廣大的迴響,甚至是尋常的滷肉實作都能別出心裁、有新觀點而引起共鳴,這篇文章我們從一位愛好做菜、對豬肉情有獨鍾的時尚女性的角度,理解臺灣豬肉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