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612 文章

潛入溪裡,想像一條魚的心情

小時候跟著爸爸釣魚, 我站在岸上看水中的魚;長大後,我戴著蛙鏡,拿相機潛到水底拍魚;我訂做捕撈溪流魚類的網子、買魚叉,射吳郭魚來吃,叉魚時我的眼神跟著吳郭魚游動,對牠有更細膩的觀察。

【路上採集學】杉杉而來──冰河孑遺的神祕訊息

秋日的午後,在臺北金山南路的巷子裡散步,高大的樹冠層層交疊,陽光灑落在日式老屋的黑瓦上,閃耀著時代的光影。

走一趟台版朝聖之路 淡蘭古道40年前全部都是——

夏末,與吳雲天走在新北雙溪的中坑古道上,夏蟬還很喧鬧,空氣中飄散著野薑花香。「那棵樹上還有很多白柚!」吳雲天指著結實累累的白柚樹說,這是以前在地居民種下的果樹,後來人搬走了,果實便成了猴子、松鼠的食物。作為淡蘭古道的「引路人」,淡蘭古道對吳雲天來說不只是森林與溪流一次滿足的踏青路線,更暗藏許多先民於此世居、農耕的痕跡。

劉克襄/古道旁的山溪

沿著百年前的保甲路,爬到半山腰時,路旁有條山溪從密林裡迤邐出來。山溪的發源地到底源自哪裡,以前跟村人去探看過水源。走到山谷盡頭,只見蔥蘢的密林下,樓梯草層層密覆。一堆生滿青苔的石塊裸露其間,好些晶亮的水滴懸垂於岩壁,也有些山泉從黝黑的石塊隙縫裡滲出。

《鄉間小路》森與溪

《鄉間小路》2020年10月號 森與溪

在短短百年以前,森與溪原是前人的生活之地──溪流作為取水洗滌的泉源,森林則供給木材生火造屋,眾人往返的行跡,漸漸成了腳下的路徑,也是人曾在自然間生活的見證。即使身為當代都市人,我們仍能藉由辨識林間的蕨類植物、溪裡的魚類生態,拉近與自然的距離,無論是工作、學習、遊憩,都能有森與溪相伴。

【農遊食趣】充滿故事的百香果花

每年盛夏到中秋這段期間,是百香果滋味的高潮,等節氣進入寒露,少了熱力加持,百香果滋味會稍減,但仍約有90分,此時有些生產型農場就會開放採果,這是一般人近距離接觸百香果的好時機。

釀出臺灣人愛喝的清酒!酒鬼社長吉田皓一的釀酒夢

我就是個酒鬼!從大學開始,常找朋友來我家喝酒,生活很頹廢,因為沒什麼錢,都喝很便宜的威士忌。畢業後到電視臺做廣告業務的時候,常常會需要跟客戶應酬喝啤酒。直到我自己開公司,為了向臺灣人介紹日本吃喝玩樂的情報,每個禮拜到日本各地出差、享用美食,才發現清酒的魅力。

【霧峰農會酒莊】取經日本的清酒工藝,演繹臺灣米的在地佳釀

上一批酒才剛裝瓶,霧峰農會酒莊的釀酒區只剩下嗡嗡響的冷氣運轉不停,以及兩桶共8.5噸的純米吟釀,釀酒師李政諺取一勺生原酒倒入燒杯,喝了一口,「它過濾後還沒殺菌,有些許氣泡感,保留清酒原本的風味。」接著拿回實驗室,以日本酒度計測量酒的甘辛度,「正3,是辛口,我們吟釀是偏辛口酒,所以是正常的。」確認酒的風味,若有狀況要及早調整,是釀酒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釀酒一二三】米、水與酵母的醉人魔法

水、米、由米製成的麴,這是清酒的三大原料;「一麴、二酛、三釀造」,則是釀酒的三大步驟——先製麴,再製作被稱為「酛」的酒母,最後發酵釀成酒。古時仰賴空氣中的菌種,將米發酵轉化為酒,現代多數清酒廠為了穩定釀酒品質,改用人工培養酵母與乳酸。這門不斷進化升級的釀酒工藝已流傳兩千年,讓我們一步步認識清透酒液中的深奧學問。

《鄉間小路》清酒飲樂事

《鄉間小路》2020年9月號 清酒飲樂事

清透如水,卻能飲出稻米與酵母反應而成的絕妙滋味。這通常在居酒屋或日本料理店才喝得到的清酒,塑造了「清酒=日本」的既定印象。對品飲者來說,只要細細體會每支清酒的美好,隨心所欲搭配日常食飲,讓清酒為料理增色、炒熱餐桌氣氛。正如每個清酒愛好者一再強調:「喝酒,開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