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17 文章
劉鳴升與林琮盛

跟著茶芽重生茁壯,沖泡家園回甘韻味

南投縣魚池鄉仙楂腳社區入口有面文化牆,上頭的馬賽克圖樣,是居民撿拾在921地震中摔壞的杯盤甕瓦拼貼。仙楂腳「森林紅茶」老闆娘劉鳴升在拐彎處貼出一個大茶壺,壺旁圍繞小茶杯,她與夥伴見證這個臺灣重要紅茶產區的沒落,又在震後親手呵護茶業重生的新蕊,成果獨飲太寂寞,他們要與社區共享。因災難重創的心,也如壺中的手採一心二葉緩緩舒展。

水方茶院子陳維萍

不只有膨風茶,復刻北埔四季茶曆

小綠葉蟬愛躲在葉背,數量又冬不如夏,以為無緣遇見,竟讓我們在葉子上找到一點比芝麻還小的螢光綠。被牠叮咬過的茶葉,在峨嵋是東方美人,北埔習稱膨風茶。來北埔水井巷的「水方茶院子」找膨風茶,老闆陳維萍加碼奉上紅茶、綠茶、半頭青,青心大冇的不同滋味,奏成一曲北埔茶農版《四季》。

經典辣醬

西風邂逅台味,辣醬的魔幻變奏

2015年,Anita Chiu與加拿大籍丈夫Patrick Coulter從臺中移居到臺東,隨即開啟辣醬研製事業。臺東的緯度與墨西哥、加勒比海區等辣椒傳統產地相近,日光充足、冬天溫暖、土壤養分多,這些風土條件賦予辣椒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栽培出的辣椒肉多、香氣足。夫妻倆結合本地原料與西式工法,開啟異國風味辣醬與在地料理的美好遇見。

麻辣鍋

重慶辣駕到,麻香辛辣的醇郁好味

天氣漸涼,說起辣味料理,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無非是辛香有勁的麻辣鍋。為了讓來自重慶的妻子在臺灣能吃到正宗風味,鍾達煜親赴中國拜岳父為師,私房椒香配方、純手工炒製、發酵老油,每一道工序都讓鍋底嗆辣卻溫潤不燥,再引進重慶特有的九宮格鍋,為愛而生的「東華川府重慶老火鍋」也成功擄獲嗜辣老饕的胃。

蓋亞那工作坊準備布農泡菜的食材

布農微辛主義,留住蕗蕎佐餐記憶

位於臺東關山崁頂部落的蓋亞那工作坊,多年來致力於傳統布農飲食文化的復育。傳統料理和種植密不可分,工作坊廚房旁的田就是食材產地。從林班工的布農泡菜、田裡的蕗蕎,到獵人食肉文化衍生的辛香佐肉食材,部落文化工作者Ibu訴說著潛藏在過去與當今布農料理中的辛辣滋味。找回一種味道,尋回一段歷史,每個滋味都是種記得。

彰化伸港人柯懿珊與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楊友錚

好蒜好伴,蒜頭公主的檳城娘惹宴

只要有蒜末拌醬油,臺灣人就能從餃子搵到白切肉。對在彰化伸港土生土長、爺爺爸爸都種蒜頭的柯懿珊來說,蒜香是最熟悉的家鄉味。她萬萬沒想到,在距離臺灣三千公里外的馬來西亞檳城、先生楊友錚的老家,餐桌上也擺一碟加了蒜末的沾醬。將檳城娘惹滋味與彰化蒜頭濃縮並融合,夫妻倆既是尋根,也是傳承。

竹床臺

【非關爬山】上山採竹

在泰雅族傳說中,離世的族人會經過彩虹橋,女人的靈將回到苧麻的莖裡,在一經一緯的織布過程中,持續溫暖著後代子孫;男人則會回到竹管,搭建起一幢幢竹屋,遮風避雨,守護家園。

海豹

【小島大海】不要讓小海豹笑我們髒

10月下旬我到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參加「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的成果發表會,現場聚集全臺38個為守護海洋而努力的NGO團體。正當大家熱烈討論之際,突然有人拿著手機驚呼:「東北角出現海狗!」一堆人笑說:「怎麼可能啦!那是在海裡游泳的小狗吧!」

《假牙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島嶼派》

【文明野味】詩的青春小鳥

馬來西亞詩人假牙曾經在2005年出版一本詩集《我的青春小鳥》,因為詩風蔚為奇觀,不多久便絕版,十年前重新推出手癢增修版,久仰卻錯過的讀者奔相走告,再度熱賣一波。

風獅爺

【神明好農情】轉角遇見風獅爺

「你今天抓幾隻?」這是金門資深玩家們彼此間的問候語,不知情者還以為這裡也流行玩寶可夢遊戲,其實大家追逐的是金門觀光明星—─風獅爺,拍照蒐集得越多,就越有成就感。有時走在聚落裡打聽風獅爺的位置,話還未畢,老人家早早手指方向報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