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蚵
近年來時傳越南及中國牡蠣(蚵仔)混充臺灣蚵販售,影響本土蚵市場,立法委員蔡易餘今(13)日質詢農業部避免混充具體做法。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會推動金門牡蠣養殖登記,掌握實際生產量,以利勾稽,避免走私蚵透過金門進入臺灣蚵市場。
近年沿海養殖牡蠣(蚵)普遍有牡蠣長不肥、愈養愈小,以及空殼率過高,導致收成不佳的問題,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表示,根據嘉義大學副教授陳淑美研究,牡蠣養不大可能與養殖密度過高有關;臺灣周遭海域牡蠣養殖情況不佳,也可能與專寄生牡蠣卵巢的馬爾太蟲有關,與全球市場競爭,臺灣養蚵產業須做使用「人工附苗」等產業轉型。
近年越南蚵(牡蠣)進口逐年增加,去年進口約3千公噸,已接近國產數量的5分之1,但消費者在市場上卻難以辨別,由於越南蚵比國產蚵每臺斤便宜3、40元,更難免混充販售疑慮。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建立「牡蠣產地鑑定技術」,辨識率達97.3%,衛福部食藥署已於11月3日公告為建議檢驗方法,為牡蠣產地鑑別建立科學根據。
每到中秋烤肉季,我們家準備的食材一定不會少了牡蠣(蚵)。擁有純淨水質的澎湖海域,是適合牡蠣生長的優質產區。老一輩的人常說,要了解海洋水質好不好,就看牡蠣殼上面的附著物:若海域被汙染,便不會有軟珊瑚、藻類、蟹、蝦等生物附著在牡蠣殼上共生。正因為澎湖沒有工業廢水汙染,特別是菜園、講美與城前一帶,海灣的浪高和風勢適中,非常有利於牡蠣的成長,也孕育出新鮮飽滿、鮮甜無比、最能代表澎湖品質的鮮蚵。
衛福部食藥署今(21)日公布邊境檢驗稽查結果,其中有兩批由不同進口商分別自越南進口的「蚵肉(FRESH OYSTER MEAT)」,共6,786公斤,檢出重金屬無機砷超標2倍至5倍以上。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暨腎臟科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人體長期攝取砷會累積在骨頭,恐危害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統,檢出超標食品就不建議食用。
夏日將至,對於老饕而言,一嘗那飽滿肥美的鮮蚵,是再滿足不過的味蕾享受了!不過享用鮮蚵的同時,關於蚵仔你了解多少呢?吃蚵能壯陽?牡蠣與生蠔的差別又在哪?接下來,無毒農就來介紹一些「蚵」普小知識。
嘉義縣的養殖量居全臺之冠,年產量超過9千公噸。14年前嘉義縣推動平掛式蚵棚養殖區劃漁業權管理政策,今年開始,浮筏式蚵棚也要納管;此外,只要取得區劃漁業權執照的養殖戶,不管是平掛式或浮筏式的業者都要繳交海域使用費,以落實使用者責任。
位於嘉義縣外海的外傘頂洲,近年來因眾多原因面積縮小,成輿論焦點。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團隊今年接受海洋委員會委託研究後,宣布已建立外傘頂洲地形預測模型,明年底就有機會針對季節潮汐、颱風等狀況,預測出沙洲面積與體積的變化趨勢,讓相關單位研擬對策,未來沙洲可望不再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