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對好種
封面故事
【植迷生活】有植物的地方就有家

「有植物的地方就有家」,在媒體報導觀葉植物的奇貨可居之前,我一直這樣看待生活中的植物。變葉木、朱蕉、福祿桐、彩葉草、椒草……這些是早期在臺灣曾被注目的觀葉植物;疫情期間,源自雨林的觀音蓮、蔓綠絨、火鶴,經由精心拍攝的美照在媒體網路傳播,困在家裡的人們看見了擁有鮮明葉脈、絨布般質地、鮮紅或黝黑色彩等華麗葉片的觀葉植物,開啟了生活的新大門──那就來「獵」植物吧。

山藥桃園5號—金豐
新聞
針對北臺灣風土!山藥新品種桃園5號——金豐要做「新黃金」

2021年臺灣山藥栽培面積459公頃,北部地區以新北市為大宗,栽培面積36公頃,主要栽培馴化野生種,俗稱條薯的基隆山藥,產區分布於雙溪區、貢寮區、平溪區及三芝區,供鮮食料理用,產期約於10~12月間。基隆山藥較適應北部地區之土壤,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改場)積極廣泛蒐集相關野生種原,以食味感官佳、黏度高、豐產且適合鮮食料理用山藥為品種改良目標,進行選育工作。

新聞
臺灣玉米頂尖育種家 38年育成九品種及保種 謝光照:自有品種要用才有

謝光照自民國73年到農試所服務,服務至今38年,6月30日退休,他職業生涯參與育成玉米品種有「臺農351號」以及臺農1至8號,其中包括硬質玉米3個、青割玉米3個、糯性玉米2個及白玉米1個,總共9個品種。硬質玉米及青割玉米主要供畜牧業飼料使用,糯性玉米及白玉米則是食用玉米。

新聞
抗稻熱病水稻新品種!「桃園6號」試驗種植產量穩定 適合有機友善栽培

近年來飲食習慣的改變,消費者對量的要求已經不再,轉而注重米的品質、外觀及口感,甚至是健康、安全性的要求。而有機及友善栽培以不施用化學農藥、肥料的栽培方式,減少栽培時對環境的衝擊;對於農產品品質的要求也比慣行栽培的方式更加講究,以生產安全安心的農糧產品。

新聞
在屋頂上種菜的人:農業試驗所所長林學詩

我是桃園市人,接近蘆竹鄉,父祖世代做農,都是佃農,沒有自己的田,跟大地主租地,我爸爸、阿公都是佃農。從小我就對農業很有興趣,以前在家裡自己跑到屋頂,我爸爬不上去,只有小孩才爬得上去,我爸根本不曉得我在屋頂搞什麼,我在屋頂種菜……

新聞
育種專長也能顧家計!謝丞傑研發抗露菌病九層塔只剩一哩路

九層塔是多年生草本的臺灣重要香料作物,生長速度比大多葉菜快,夏季2到3周便可採收一次,在謝丞傑母親手上成為主力栽培作物,但國產九層塔自2009年起盛行露菌病,染病植株衰弱減產,挑揀更費人工,謝丞傑5年育成抗露菌病九層塔,但此品種缺乏可結籽的稔性(Fertility,指生殖力),要育成可量產的九層塔,還差最後一哩路。

新聞
花卉之鄉綻放園藝新星 田尾「香久園」素人育種家謝丞傑

謝丞傑自學花卉育種有成,18、9歲時就在自家門口和二樓鐵窗、陽臺上育出他生平第一個長壽花品種、耐熱性良好的「金皇」,是備受國內園藝界期待的年輕育種家;他和育種同好匡易共同經營的私人育種園地「香久園」,近期也受到熱烈討論。

新聞
加速作物育種最後版塊到位 首座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2年完工

農業面對極端氣候挑戰愈來愈大,亟需耐旱、耐高溫及抗病蟲害的新品種,但育成新品種動輒8到10年,耗費人工且進展緩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可透過影像掃描蒐集作物生理特徵數據,經運算掌握植物性狀、及時生理表徵,加速品種育種,今(22)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預定113年完工。

新聞
抗3種病毒!南瓜「種苗亞蔬3號─主樂」產量高 低醣時尚加工更容易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育成抗病南瓜新品種「種苗亞蔬3號─主樂」,可抗3種常見的南瓜病毒,栽培管理更容易;種苗亞蔬3號果型大小與一般中國南瓜差不多,但單株著果數多出市售品種2至4顆,產量更高。

新聞
新品種蕙蘭「台農1號—大吉大利」、文心蘭「花木蘭」 未來年節花卉新選擇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蕙蘭「台農1號─大吉大利」,以及文心蘭盆花新品種「台農8號─花木蘭」,這兩個新品種蘭花花期在11、12月及農曆年節間,因國曆年及農曆春節前是重要的花卉銷售時段,新品種有助國內市場銷售,還有外銷東南亞、歐洲及日本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