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下經濟
58年前臺灣大學畜產系教授季培元在《豐年》撰文推廣「雞糞就是錢」,因為雞糞主要成分是氮、磷、鉀和有機質,都是作物所需要,證明雞糞的肥料價值極高。58年後的現在,《豐年》希望透過雞糞處理再利用技術的介紹與應用,讓社會大眾更了解雞糞的價值,也提供雞農在禽畜舍轉型升級之路更全面的考量。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藍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臺灣金線連在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氣候變遷日益極端,在臺灣愈來愈感受天氣不穩定,冷時如墜冰窖,隔天卻猶如酷暑,日夜溫差大,這樣的天氣讓人容易感冒,家禽同樣無法倖免於難,特別是體質敏感的蛋雞,更容易受到環境變化衝擊,身體免疫力下降,產蛋能力也下滑,禽流感來襲無疑雪上加霜。這一波蛋荒很艱辛,且看蛋雞產業的努力,讓危機成為轉機。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本土特有的臺灣山茶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民間經常利用的天仙果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農委會林務局為了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發展綠色產業,推動林下經濟,16日公告新增馬藍及天仙果為林下經濟品項。馬藍是天然藍染工藝重要原料,天仙果則是藥用植物,民間常用作藥膳燉補藥材,林下經濟栽培有助開發多元林產品,增加林業經營收益。
高齡83歲的羅紹麟是德國弗萊堡大學博士、中興大學名譽教授,林業貢獻被學生形容為「近乎神的等級」,他多年在臺中東勢馬鞍寮經營約5.4公頃的私有林,栽種超過5000棵樹木。這片林地海拔高度7、8百公尺,當初滿山果樹,被羅紹麟岳父買來當嫁妝,讓立志投入林業的羅紹麟如願以償,在經營混農林試驗林之外,也是他對學生們講課的「森林講堂」。
林下經濟開放項目繼段木香菇、金線蓮及養蜂後,農委會林務局今(28)日公布新增臺灣特有種「臺灣山茶」,為了避免衝擊森林生態,維護臺灣山茶基因多樣性,每個申請案件栽培面積限2公頃低密度栽培,且僅開放中、南部及東部地區栽種原生育地品系等方式經營。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的曲冰部落,因交通不便、人跡罕至,向來被視為比雲的故鄉武界部落更遙遠神祕;來自南投曲冰部落的品牌「楓紅雞」,卻讓以往家家戶戶都有的「後院雞」,化身為「地方發動雞」,不僅成就了遊子回鄉創業的夢,更復育了山林,讓在地成為休閒好去處。
目前已發展的林下經濟項目有椴木香菇、木耳、金線連與森林蜂產品等項目,其中養蜂對林地干擾低,兼具生態服務授粉功能與蜂產品生產,且主題鮮明,易於發展生態旅遊休閒產業,吸引了許多山林社區。發展林下養蜂,應朝向特色產品開發,避免陷入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才能建立永續發展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