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可做為飲用的原生山茶:臺灣山茶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臺灣唯一可做為飲用的原生山茶:臺灣山茶。

文/陳芬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特聘研究員
  何政坤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退休研究員
圖/蔡政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研究助理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本土特有的臺灣山茶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林下栽培生育地需求

臺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適合中央山脈東西兩側,中部以南縣市(南投、嘉義、高雄、臺東、屏東)海拔300~1,600公尺,且有上層林木的中光(50%)林地為最佳。土壤首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土質疏鬆,pH值4.5~5.5之間,以富含腐植質及礦物質的砂質壤土或砂質黏土為佳。

苗木品種來源規範

臺灣山茶是唯一可做為飲用的原生山茶物種,形態上葉緣有鋸齒,葉片邊緣呈波浪狀,葉片長度8~18公分,為大葉種茶,葉片、新芽、子房均無或僅少許毫毛,可與阿薩姆茶或小葉種茶區別。為維持國內臺灣山茶基因純度,栽植地點及苗木來源以原生育地區為限,目前規定中部地區為眉原山品系,南部地區為六龜品系,東部地區為永康品系即「臺茶24號」,又稱「臺東永康1號」,別名「山蘊」。

臺灣山茶無毫毛嫩芽。
臺灣山茶無毫毛嫩芽。
成熟葉片形態。
成熟葉片形態。

苗木繁殖與選擇規範

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均可採用,以種苗繁殖與扦插育苗最為常見。

一、扦插育苗

此法適合用在優良臺灣山茶品系繁殖,扦插時間以9月為最佳,春季亦可。選擇當年生粗壯無感染病蟲害的良好枝條,半木質化的臺灣山茶枝條,約6~8公分長。首先除去基部葉片,保留上半部大約1至2片葉,再將枝條下半部以利刀切成斜口,並立即將切口浸入0~2,000ppm吲哚丁酸(即IBA,為生長激素,臺灣山茶不同品系對於不同濃度的IBA各有其反應特性)5秒鐘,切口略陰乾後插入人工介質(泥炭土與蛭石1:1混合)中並澆水,大約40天左右傷口癒合,60天左右會開始發根。用激素處理過後扦插,比不用激素的方式可提早2~3個月發根。

發根後移至2.5吋軟盆照顧約1年後出栽,存活率較高,須注意水分給予。扦插苗在苗圃栽培時,上方需蓋50%遮光網,避免陽光直射造成枝條水分蒸發降低存活率。扦插苗根系缺乏主根,抗旱性較差,成株壽命通常較短,適合栽植在雨量較為充足地區。

二、種苗繁殖

1. 種子直播造林

採收成熟未開裂的臺灣山茶果實,海拔較高地區約11月,海拔較低區域為9月,陰乾後取出種子,將乾燥的種子放入夾鏈袋中密封,並以不透光紙包住,置於約5°C的冷藏室中儲存;待春天播種時取出,在離開冰箱至播種前,在袋子中的種子上方蓋上溼毛巾,以確保種子活力。

在春季雨季時將4~5顆種子分散播種於植穴中,植穴長寬30×30公分,深度約10公分再覆土,並以竹竿標示。本方法藉由苗木相互競爭,提高植株存活率與生長勢,根系也最為優良,並能增加成株的採收量。

幼苗初期生長管理較繁忙,需人工整理以確保苗木存活,由於植株幼嫩,須注意幼苗照顧,避免野生動物啃食造成苗木損失。本方法適合用在乾季較長的地區,抗旱性高。

臺灣山茶直播造林。

2. 容器苗造林

此方法的種子採收以及處理,與直接播種法相同,可於種子採收處理後直接播種,不需冷藏。取出的種子以塑膠籃為容器,以塑膠網鋪底,並混合蛭石和珍珠石(體積比1:1)為介質舖底,種子平舖於上方,以溼麻布袋覆蓋保溼,使其發芽。

臺灣山茶種子萌芽天數約需2~3個月,種子會陸續破殼發芽,當胚根長約2~3公分時,需立刻移至2.5吋軟盆的栽培土中,栽培土可用當地乾淨土壤混合有機肥,將胚根埋入以鑷子戳出的洞穴中。初生葉會從種殼中抽出,此階段育苗都在具有遮光網的苗床上育苗,當苗木逐漸長高,可適時移開遮光網。大約培育1年後苗高40~50公分高即可出栽,出栽時需搭配當地雨季種植。

臺灣山茶培育容器苗。

林下栽植需配合伐採與造林作業

當造林木成熟以小面積皆伐後,以3×3公尺栽植造林木,在造林木的3公尺行中栽植1.5公尺株距的臺灣山茶。或可於促進人工林形質生長的強度疏伐作業後,在疏伐的行間栽植臺灣山茶。

臺灣山茶林下栽植的方式。

茶葉採收與經營管理規範

臺灣山茶在闊葉樹林下或針葉樹林下均能生長良好,栽植3年後,於每年春雨(3~6月)以及夏天時期以人工採取山茶嫩芽,採收部位為一心二葉,形態大小會受光度影響,當天採收的茶菁必須立即運送至製茶廠做後續處理。

在人工林下的地被植物多矮小,一年除草2至3次,修剪的地被植物與林木的枯枝落葉提供林地養分循環,再加上山區霧氣及降雨含有養分,一般並不需要施肥,年採收量都能維持穩定的產量。臺灣山茶培育過程,須維持其自然生長,不以截幹矮化、嫁接及淨土等農藝方式經營。

臺灣山茶茶葉採收。

經濟效益評估

依據高雄藤枝林下栽培臺灣山茶的1戶原住民調查顯示,1戶人家約3口,經營面積為2公頃,除苗木為採購,製茶為委託,除草、修剪茶樹、採茶與運送茶菁等都是利用閒暇時間自營,經營8年後,平均每年採收春夏茶約1,000斤茶菁,可製作200斤茶葉。由於經營未曾使用農藥與肥料,當年均可銷售完畢。如果全計算成本,則純利為一年39萬4,500元,由於經營林下臺灣山茶都利用業餘時間自行經營,因此利潤每年有51.2萬元,如果自行學習製茶,則每年約有57.2萬元收入。

每戶經營2公頃林下栽培臺灣山茶的成本效益分析。
林下栽植臺灣山茶作業建議審查項目。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