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Parirayan 交換日記】以前的收穫祭

自從風災後留在原鄉居住復耕,八年多以來,非給樣家族只辦過一次正式的pasiavulu(家族收穫祭),那是復耕的第二年,雖然收成不算太豐足卻很關鍵,要以種回來的傳統作物向其他在外地居住的家人證明,山上的土地和家還在,還能生活、生存。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脫離貧窮的方法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常聽部落的人們談起要申請脫貧自立計畫。說也奇妙,不論世代或政治環境如何交替,治國者給予人民的脫貧專案,即使增加了就業輔導、消弭教育資源差距、甚至理財學習,最終的救助內容大多不脫離補助金,「有了一點點錢,才能自立」,這逐漸被建立起來的觀念根深柢固之後,長出了「先管好自己才有能力助人」的新觀念。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請你抬頭看一看我

住在斜坡上的人們,為了隨時保持穩定,都有很驚人的腰力。像我這樣不愛運動,在電腦前工作最多也只能好好挺直幾分鐘,被啤酒和鹹酥雞養粗的腰身,基本上屬於被分配到打飯班、茶水班、托育班的體格,在年紀稍長的哥哥、姐姐面前這樣示弱已算有些愧對,若還在九十幾歲的小湯面前扶腰搥肩、嘶嘶哀鳴,那簡直是喪盡天良;小湯不罵人,只會在你面前默默「示範」怎麼搬動田間大石。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為了完成父親的一個小小想望:想要在食物裡聞到用木頭燒火的味道,去年冬天正式邀請武棟為我們家量身訂製窯灶,幾經討論、現地觀察量測,終於在今年4月開工。這個工期讓我家老爸老媽困惑很久,無論我怎麼說明對方是專業的工作者會自己看著辦,他們總會因為貼心的性格而過意不去,老問我:「天氣這麼熱,他們怎麼工作?為什麼不冬天再做就好了?」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你好嗎

vuvu小湯常常和農作物講話,芋頭、小米、花生,在她眼中都是「一起生活的」,後來發現她周遭的貓貓狗狗也變成大自然家族了,貓兒屬於常見作物系統,大人小孩整日高喊「地瓜、四季豆、高粱去哪裡?」狗兒不知怎麼地成了季節,「冬天、秋天吃飯了!」甚至還有以颱風為名的納莉。有時聽見「冬天!不要欺負地瓜!」的造句,總覺得這裡的人們都像詩人。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愛是什麼?

七年前,剛剛開始部落自學生活時, 當時才 7 歲的山門谷安曾在我的筆電上貼一張紙條,上頭寫著「我愛你」,他說想要感謝電腦,讓他學會打字、上網, 看見更多不同的世界,然後轉頭看看我, 再貼一張「我愛你」到我的身上,顯然看出我對電腦的嫉妒,接著又機靈地說:「當然也很謝謝飛飛姊姊,每個禮拜都上山幫我們上課,雖然我們常常吵架, 可是沒有你、我就不能認識這臺電腦了。」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暫停風景

每每要和別人說起大社原鄉在哪裡,總得先問知不知道三地門、霧台、 德文,大社就在德文再進去一點的半山 腰。族人都遷村下山後,大社原鄉只有 住家、沒有商店,需要買點雜貨如油、 鹽、酒、零食,最近的補給站是「德文小七」——小小的部落傳統雜貨店。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自己的背影

尋根,朋友說的「這幾年來原住民很流行的一種活動」,人們大抵想像為跋山涉水回到先人居住過的舊部落巡 禮、懷念,似懂非懂。畢竟,在這塊島嶼上如此頻繁地流離、移民、世代更改家鄉地,少有人經歷──至少像我這樣 40 歲、自我介紹曾寫出生於小康家庭的漢人,從沒想過尋根。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時代的傳說

大社部落在莫拉克風災後遷村至屏東禮納里,某日在電台廣播聽到某位官員提及現在是「後莫拉克時代」,不知怎麼地心生一股強烈納悶,曾幾何時人們口中災後復建的日子已經來到後半段了?可是站在時間感之外往生活裡頭看,好像才剛開始而已。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以火為伴

在漢字裡,「火」不只是火,在「火風」一詞裡意思為炎熱,在「火眼金睛」裡為「明亮的」,代表著火帶來了溫熱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