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rayan交換日記】你好嗎

文、圖片提供/王妃靚

vuvu小湯常常和農作物講話,芋頭、小米、花生,在她眼中都是「一起生活的」,後來發現她周遭的貓貓狗狗也變成大自然家族了,貓兒屬於常見作物系統,大人小孩整日高喊「地瓜、四季豆、高粱去哪裡?」狗兒不知怎麼地成了季節,「冬天、秋天吃飯了!」甚至還有以颱風為名的納莉。有時聽見「冬天!不要欺負地瓜!」的造句,總覺得這裡的人們都像詩人。

朝夕相處自然不可能只是晨昏問候而已,有時小湯坐在田裡和這些生活伴侶對話,像姊妹淘聚會聊天般熱鬧。「你是怎麼樣呢?天氣太熱了嗎?看起來好像很不舒服啊。」「啊你怎麼最近變瘦了?」「昨天晚上有山豬還是猴子來打擾你嗎?」她的曾孫女拉麼參說,vuvu真的聽得到那些作物在說話:「像在釀小米酒的時候,她都叫我們不要一直去偷看,說那個小米會不好意思,就沒辦法變成好喝的酒。」

小湯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做隱喻、雙關、擬人化,但是在她身邊成長的孩子們都學會了這樣的語文技巧。山裡最年幼的阿蕊才一歲多,就會用母語對著壞掉的玩具說:「啊,挖土機,你怎麼了?你生病了嗎?」某日在鄰居養鵝的池子旁玩耍,阿蕊臉色凝重地對莪另低語:「二哥,你知道嗎,那個鵝叫你下去一起玩。」10歲的莪另認真地回她:「真的嗎?」農忙的大人聽完哭笑不得,左一句「擺!莪另啊⋯⋯」、右一句「阿蕊,你怎麼可以欺負哥哥?」小傢伙轉頭露出一個「什麼?」的表情,睜著圓眼嘿嘿嘿地笑著跑開,留下滿頭問號的哥哥還在看著那個鵝。

幾年前剛上山時,常常疑問「你好嗎」到底怎麼說,東學西問的結果總聽起來不像是同一句,反倒是「馬固答」、「古木答」還更像是生活萬用語,只是這兩個詞說來太相似,讓人摸不著頭緒,自學的學生們還充當母語老師為我上了一課真正的「問候語」。「『馬固答makuda』就是『怎麼了』,『古木答kemuda』就是『你怎樣』、『做什麼』,如果你要主動關心別人就是說makuda,如果像vuvu看到我們在吵架、在哭,她就會問kemuda。這樣,了解嗎?」我抓抓頭,怎麼不是像英文的“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那樣簡單?查遍各級學校排灣族語教材裡的問候語,千篇一律寫著「你好嗎?nasuljivatj sun?」卻是陌生的詞。

PROFILE

王妃靚

屏東人,在山腳下的閩客村莊長大,長大後,到山裡和北排灣族朋友共工、共學。現職為寫字工、大小孩玩伴,偶爾也是自學老師。

專欄簡介

Parirayan, 是屏東大社部落的原住民名,作者與幾位自學老師,在這裡和部落的家人們共工、共學。這個專欄是作者用很多句「什麼?」 跟山裡的人們換來的生活筆記。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