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植物系.食旅日誌】合作社風土誌

住在布魯克林時,我第一次認識CO-OP。
一開始看到這字,連唸都不太會。CO讀音為中文的「酷」,OP唸起來是英文的「Up」,縮寫來自於「Cooperative」合作社這個詞。按法國學者查理.季特(Charles Gide)說:「合作社是一群人,藉著企業經營的方法,為追求其共同的經濟、社會與教育目標,而結合的組織。」

鄉間小路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越南河粉

爸媽算是很願意在食物上嚐鮮的人,小時候被帶去各處吃飯,異國料理也嘗試不少。有一陣子我爸很喜歡吃越南河粉,幾乎每個禮拜都領著全家去家附近的越南小吃店吃上一碗。稍微長大一些,又被領著去吃一些新挖掘的越南河粉店。當時河粉的味道我其實也已經不記得,只記得全家一起說要吃Phở 的那種心情:離家不太遠,可以一起散步過去,很輕鬆的外食,雖然有時候我們抱怨又要吃Phở,但都還是坦然接受。

鄉間小路
【文明野味】出走同好會

今年讀了一本傑出的韓國圖文書《淡季專家》,形式與題材新異,讀完會想把作者其他作品都找出來讀一輪(可惜目前臺灣僅翻譯出版了這本)。《淡季專家》的臺灣書名副標題是「從地獄朝鮮出走里斯本的那一年」,主角自稱為「不認同主義創始人」,是一位希望把自己「格式化」、離群索居到異鄉重啟新生的人。當這個世界熱衷於解釋「運轉的原理」時,這本書試圖介紹那些從來不能、不願進入運轉軌道,或者被拋出軌道的一切。

鄉間小路
【水裡的回音】那些無法描述的……

就是這樣,玩「英雄聯盟」的時候我跟朋友說,這期雜誌的內容我在成功嶺服役就想好了,主角是鬚鰻鰕虎(Taenioides cirratus),主題是「美的傷害性」。結構都想好了,寫來不成問題。問題在於我沒有鬚鰻的照片,所以你明天要不要和我去抓鬚鰻?他說好。

隔天來到前輩給的點位,拿起圓鍬,開始挖洞。

鄉間小路
【織物記憶】姑爺的貴黍掃把

臺南最廣為人知的是貴黍掃把。以區域來說,北有新營區姑爺社區,南有西港區永樂社區,早期外銷日本為主要市場,日本將貴黍稱作「箒蜀黍」。社區家家戶戶幾乎都懂得綁貴黍掃把,甚至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來源。隨著日本將訂單轉移至東南亞,貴黍掃把產量逐年降低,至今只剩一、兩位長輩,還保有綁掃把的技藝。

鄉間小路
【神明好農情】走進布農族部落賞鳥,聽神話

在布農族神話中,有一種叫Haipis的聖鳥,現代稱為紅嘴黑鵯,一身烏漆墨黑,頂著龐克髮型,有雙紅色鳥仔腳及紅色鳥喙,聲音帶著孩子氣,有時喵喵叫,有時像在說「小氣鬼、小氣鬼」。布農族代代相傳,紅嘴黑鵯在很久很久以前拯救了全族人,聽起來就像「漫威英雄」一樣神。

鄉間小路
【菊島喫風土】冬──挽紫菜賺加菜金

東北季風呼嘯,小島上的農作物依著硓[石古]石牆,抵抗鹹水煙扎根生長,在這樣深秋轉入寒冬的蕭條時節裡,與一般農作物相反,紫菜正牢牢抓著海岸玄武岩面,在強風巨浪及寒流的滋養下快速長至黑絨絨一片,愈冷愈是茂盛,也衍生出澎湖獨有的「黑金」經濟。

鄉間小路
【菜市人生場】早起有餅吃,晚起有肉吃──澎湖北辰市場

五點鐘確實太早,市場攤位要不未開張,要不正備料,沒有太多交易的可能⸺除了一個燒餅攤。北辰市場赫赫有名的老張燒餅,檯面上已有多種口味待售,這時我才明白原來他們的餅類如此多樣,畢竟過去早上八、九點來,總是只剩兩、三款。夫妻倆各執一麵糰,太太將菜餡兒填入麵皮中,包出他們稱之為「私房菜」的餅,先生將層層疊覆的油酥麵塊貼著煎鍋邊排成一圈,同時力推我們試試那撒滿砂糖的牛舌狀燒餅「媳婦餅」

鄉間小路
【隱味食肆】來一碗基隆福州麵

基隆人為什麼有這麼多麵店?為什麼能吃到那麼多好吃的麵?我想或許可以歸功於福州移民。許多基隆人的一天就是從吃麵開始的,基隆市孝三路一帶尤其聚集了多家麵店,這些店家不一定有招牌,但一定各有擁護者,三角窗麵店、長腳麵店都很具代表性。

鄉間小路
【漁法指南】定置漁場是什麼?

定置漁業為非移動式的被動漁法。可細分為九種類別,分別是:臺網、落網、待網、建網、張網、升網、棚堰、魚礁、石滬。其中,以落網漁具規模最大,也最為常見,亦即一般所知有「海上迷宮」、「海中陷阱」、「海裡的裝置藝術」之稱的定置漁場。定置漁網固定設置在沿岸海域、魚類洄游的路徑(又稱魚道)上,洄游魚群經過時主動進入,可定期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