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主圖 yB01麻豆農會 臺南新農 文旦 孫慈敏
新聞
【陽光物產02】吃文旦柚到麻豆 鮮果栽培精品化、大果加工應用再加值

中秋節吃文旦柚,一定會想到臺南市麻豆區的文旦,不只因為這裡是「麻豆文旦」品種的發源地,是國內最早上市、面積最大的產區,更因為臺南擁有長時間的日照,讓果樹醞釀累積充足的養分,文旦品質最好。麻豆農會多年前即利用文旦格外品加工,近幾年開發出的加工產品種類更呈爆炸性成長,在外銷上也有成績。

新聞
鳳梨釋迦奬勵外銷門檻有設限 蓮霧改品種、轉內銷來解套

中國大陸暫停臺灣釋迦及蓮霧進口,農委會緊急啟動因應對策,除加強國內促銷外,也將擴大既有外銷市場,今(22)日兵分兩路,分別前往鳳梨釋迦及蓮霧產區與產銷班及農民座談。農委會計畫分別移轉鳳梨釋迦、蓮霧各5千公噸及1千公噸至其他外銷市場,其餘則靠擴大內銷及多元加工,消化原本要出口至中國大陸的鮮果數量。

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不計毀譽守護臺灣農業 陳吉仲:「土地給我正面能量」

「我應該算很宅,不喜歡社交活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每年農曆過年就是要宅在屏東老家,哪裡都不去,就跟親戚朋友一起過年,「我們農業就是這樣,過年就是我們休息最好的時間」,屏東萬丹老家的三合院和大家族歡聚一堂,即使早就沒在農村生活也沒有從事農作,但陳吉仲潛意識裡仍然認為自己是農家人。

封面故事
【農產加工新紀元7】不只是農產品加工 串聯生產、加工與銷售的Me棗居

食品加工是一項古老的風土技藝,也是記憶;人類遵循自然法則跟微生物相處,是農業社會保存食物的方式,也是這個世紀的人同時解決傳統農作衰微與鄉愁的一種方法。

封面故事
【農產加工新紀元6】中福酒廠——小農米酒品牌推手

夏季是一年僅有一穫的宜蘭收割稻穀之際,蘭陽平原的稻農在接獲訂單後陸續將鮮米出貨,隨著氣溫漸涼一路來到籌備來年春耕的秋冬,許多農友為了將手邊的庫存清空,造訪三星鄉老字號的中福酒廠,將稻米製成一瓶瓶純釀米酒,經過這道加工工序,農產品的銷售時間壓力能稍獲緩解,同時還能替自有品牌增添品項,豐富產品線。

新聞
【疫情下的臺灣農糧產業】農產加工穩供需、協銷海外拓通路:鼓勵加工廠收購,調節產銷渡難關

為了因應疫情帶來的變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推動系列措施迎戰,其中,加工品因其可存放、延長農產的特性,在農業應變疫情中占有一席位置。國內鼓勵加工廠採購受疫情影響的農產品,位於南投的鳳梨生產合作社即是收購工廠之一,透過「登記制」與當地農民配合,平日做到產銷調節,這次更向其他產區伸出援手。「進可攻退可守」,在疫情中我們看見農產加工更多元的角色。

農業經營
健康×樂趣×永續 全球農產加工品發展趨勢

近年隨著全球健康及環保永續意識持續發酵,加上消費者追求新鮮有趣的五感體驗,促使各項產品不斷演繹與創新,從而發展出不同特色與訴求重點,以差異化產品帶動市場活絡。

新聞
【臺灣農業向南走】新式加工技術協助舊元素碰撞出新價值

伴隨新南向市場經濟成長,重視食品安全及自身健康,願意花費較高費用購買高品質食品的中產階級增加,加上存在未滿足的食品需求缺口,新南向市場成為全球食品產業的新藍海,近年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等國皆積極布局。相較於生鮮蔬果容易受限於檢疫、運輸保鮮等限制,農產加工品除了較便於貯運,且透過加值化技術可多元應用農產品。國產農產加工品本即具有品質佳、加工技術優異的特色,如何針對新南向高端消費市場需求,開發特色食品的同時,藉由協助取得HALAL、Global G.A.P.等國際驗證,提升國內業者生產管理品質,成為在國際市場獲得一席之地的關鍵。

新聞
農產初級加工明年納管,預估產值增加20億元

農民手作果醬、果乾等初級加工品,過去因國家法規管理不足,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無法上大型通路販售。費時近1年討論,農委會著手研訂《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及相關子法,決定率先納管乾燥、粉碎、碾製及焙炒等4種低風險加工項目,該法預計下個月送至立法院,最快可望明年上路。

新聞
水果加工的最佳助攻手,紅龍果膠做餡料一級棒

陳吉仲補充,農委會會積極改進加工技術,以前食品加工廠是由經濟部負責,生產的安全管理由衛福部負責,經行政院會協調後,以後農產初級簡易加工如乾燥製果乾,將由農委會負責,把一級產品和加工合在一起,搭配學術界、業者合作,可以為農產品創造出更好的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