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臺灣農業失落的環節?放眼社會需求,強化冷鏈為遲早一步

當臺灣農產品販售通路逐漸從農產品批發市場、販運商等傳統通路,而轉移至量販店、超市等大型實體通路及電子商務通路,產地到餐桌間的分工日趨精細,為了確保各端點作業流程維持產品品質,每個環節都有保鮮需求

豐年雜誌
採後才是戰場! 完善冷鏈確保農產品品質

維持農產品品質是一場場速度戰,就從採收的瞬間開戰。採後處理技術及運輸作業是冷鏈前端的關鍵環節,小農藉由簡易的田間採後處理,就能讓農產品鮮度更持久

豐年雜誌
臺灣農產品尚青! 穩定品質維繫外銷版圖

同時具備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臺灣,擁有富饒的自然環境,得以孕育出種類多樣的作物。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網站〈貿易統計表〉,2017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約美金49億8千萬元,主要出口國家以鄰近的中國為最高,約占20.7%

豐年雜誌
標準化冷鏈運輸,「冷」、「穩」缺一不可

自從2005年以來中國電子商務風起雲湧,在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美金28.8億元投入大潤發(RT-mart)、歐尚(Auchan)為主的中國「線下實體賣場」體系

豐年雜誌
今日農業如何順應極端氣候?「作物溫度逆境模擬試驗平臺」體驗危機,篩選抗逆種原

臺灣於2016 年初受寒流影響,臺北、 高雄分別持續長達 62、32 小時 10°C 以下的低溫,造成臺灣農損高達 42 億 3,086 萬元。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當西 伯利亞極地冷氣團南下時,造成氣溫劇降, 稱為寒流或寒潮。每年 12 月~次年 3 月都 可能發生寒流,其中以1月出現頻率最高。

豐年雜誌
資源開發,轉為生態調節 「生態系統服務」導入農業,檢視永續資源庫存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受自然因素直接影響的農業首當其衝。「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連結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其較廣泛被使用的分類方式包含支持服務、供給服 務、調節服務及文化服務,可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良好社會關係、生活所需物資等。

豐年雜誌
未來氣候情境模擬, 考驗農業韌性

近年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導致氣 候異常狀況層出不窮,對於備受自 然氣候條件控制的農業造成極大衝擊。

豐年雜誌
當「經驗法則」遇見「忽冷忽熱」- 氣候不可逆,提升農業調勢力

極端氣候發生頻仍,近年天災農損屢 創新高,從過往 7、80 億元,2016 年一舉飆到 355 億元。霸王級寒流、炎熱 盛夏、破紀錄雨量……,未來極端氣候可 能成為常態

豐年雜誌
農業缺工主因?產業不是關鍵, 勞動人口減少才是隱憂 推動數位服務加乘農業,不只是短期替代方案

每到了季節性農忙期,可從媒體看到 農村「千歲團」出動,或是聽聞哪些 農業生產地區缺乏工人幫忙採收,這種情境的報導越來越多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 – 盧虎生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美國康乃爾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 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處長等職,研 究專長為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農藝 學、氣候變遷、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