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況 以示範基地推行多元的林下經濟模式

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湖坂移民林下種植基地的說明看板。(圖片提供/陳芬蕙)

隨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4月18日公告生效「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多年來臺灣林地法令上以木材收穫為主體的傳統經營模式,終於有所改變,這對想要加入林下經濟生產的許多農民來說,是等待多年的好消息。而政府開放政策的美意,就是希望在不破壞森林環境的情況下,可以顧及民眾生計,也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態,進而振興山村。本篇試從中國林下經濟切入,以其發展模式與現況作為臺灣的參照。

文/陳芬蕙

中國林下經濟的四種模式
多樣且適地性的經濟發展

中國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多樣、品種豐富,各地區發展出不同的特色產品。中國現在發展的林下經濟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主要模式: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採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觀利用,其中以林下種植最為普遍,大約占林下經濟收益的一半,林藥及林菌是最主要的模式,很多地區是在之前「退耕還林」政策的號召下發展起來,而根據統計中國全國已發展出林藥品種超過200種,林菌品種也有44種。
每種模式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是要適宜且理性地發展。不過要注意的是,部分在中國發展中的林下經濟模式並不符合臺灣林下經濟的定義,所以不適合在臺灣的林地進行。例如中國推廣的模式有些只適合造林初期時進行,因為只能在初期林木尚小作物不受遮蔭時栽植;還有在中國果樹也算林的一部分,在臺灣果樹則歸屬於農的部分,所以果樹與其他農作物的混植模式也不適用於臺灣林地。

政策支持及成立示範基地
政府帶動林下經濟的推廣

一、政府政策:
早在2012年中國國務院便發布「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由此可以知道中國中央政府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視,內容中指示各部門各地方政府要強化投入力度及扶持相關政策,也要提供金融及基礎設施上的協助,並且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近年來更擴大政策上的支持,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全國集體林地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規畫,預計到2020年大陸全國發展林下種植面積約1,800萬公頃,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5萬億元人民幣。

二、成立示範基地:
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廣林下經濟,核心的經營模式是公司、種植養殖基地及農戶合作。其中一項重要的推動方式便是在各地陸續成立示範基地,並要求各地在科技推廣、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宣傳、倉儲物流等方面加強對示範基地的支持力度。為了促進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中國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年初公布了175個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其中七個是以縣為單位,168個是以經營主體為單位。以縣為單位的包含種植油茶與黃梔子的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及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
縣林下養雞及種植太子參,以經營主體為單位的有北京聚蘭興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等。

與臺灣的氣候和地形接近
福建省以林藥及林菌最常見

福建與臺灣地緣近,屬於亞熱帶多丘陵山地,和臺灣的氣候及地形接近。福建為推動扶植林下經濟,各地成立了許多示範基地,經營模式以林藥及林菌的模式最為普遍,常見杉木或是松樹人工林中採立體栽植藥用植物,例如樹幹上種鐵皮石斛,地上種蕈菇、金線蓮或黃花遠志,黃花遠志主要使用根部,所以收穫時需要整株挖出。鐵皮石斛是大陸重要的名貴中藥,由於在自然環境生長的石斛有效藥用成分濃度較高,所以實驗室或溫室生產出來的苗木最後要移到野外栽植,才能提高成分提高價值。福建種植的金線蓮以福建金線蓮(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為主,和臺灣常見的臺灣金線蓮(A. formosanus)為不同種,兩者成分也有差異。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2019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