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菜市人生場】牛墟裡的菜脯根

每個月日期尾數逢一、四、七,是鹽水牛墟的趕集日,雖富盛名,Google地圖上卻找不到牛墟的確切位置,不過只要在開市日到鹽水,攔個人問路,通常才說「請問⋯⋯」,對方就立刻接:「要去牛墟喔?」深諳外地人心聲。畢竟牛墟正好位在臺南和嘉義交界處,每月大集,方圓幾十里的人都跨縣市去趕集。

飲食
【菜市人生場】過這個村沒這個市

臺北市信義區的福德市場,自忠孝東路五段790巷開始,跨越中坡南路,進入福德街232巷、221巷,直達虎、豹、象、獅四獸山之一的虎山山腳。說了這麼多條路名,其實就是一條長長的直路通到底,儘管中間有幾個路口攔腰截斷綿延的攤位,它們卻都毅然決然地蔓延到下一條巷子,直到山腳小坡。因此即使路口都設有紅綠燈,也是僅供參考,只要有人想過馬路,那便是綠燈。

飲食
【菜市人生場】一介平民巡王田

荷據時期,今臺南市官田區一帶的田地屬於荷蘭王,稱為「王田」;明鄭時期百官招募佃農開墾,稱為「官佃」,直到日治時期改稱「官田庄」。以王為中心似的,官田區正好落在大臺南市的正中央,不過近代的鄉公所、鐵路縱貫線的設站點卻不在官田里,而是在其西南方、因西拉雅族人開墾而被稱為「番子田」的隆田里,時移勢易,誰說王可以永遠為王?

飲食
【菜市人生場】木柵還有菜市場啦

在「木柵市場」公車站牌下了車。左手邊是銀行,另一邊是超市,前方是大廈,站在保儀路的十字路口徬徨,說好的菜市場呢?忽然手提整隻雞的阿伯從前面的巷子冒出,接著是穿圍裙配雨鞋的阿姨,還有握著一把A菜宛如新娘捧花出場的年輕媽媽。不知道市場在哪裡的時候,眼觀六路,一定有可疑人士為你指路。

飲食
【菜市人生場】頻頻上演的日常穿越劇

臺灣幾乎所有鄉鎮區的中心,都有一條名為「中正路」的街道,常是車站、廟宇、市場等重要地標的所在。位在雲林虎尾市中心的中正路上,僅僅五百公尺,就有三個市場,分別為虎尾第一、第二、第三市場。已停業的第三市場位於巷內,徒留漆上了鮮豔色彩、卻倍顯寂寥的攤臺;第二市場位於路底圓環,已拆除改為停車場;而兩市場之間,就是昔稱「虎尾中央市場」的虎尾第一市場。

飲食
【菜市人生場】路邊的苦命藥草學

西螺果菜市場的北邊不遠處,是35年前的舊果菜市場,面積僅為現址的十分之一,人去樓空,舊辦公大樓也開放標租,但過去聚集在市場周圍的臨時攤位沒有隨著離開,繼續挨著光復路做買賣,自成一處市集。

飲食
【菜市人生場】我們的後少女時代

濁水溪中末段以南,鄰著雲林二崙及崙背鄉,朋友家在二崙,每天開車上班時,總會順道把媽媽載到崙背市場,放她去飛。

崙背市場一帶,是媽媽的現在,也是媽媽的少女時代,30年後,輪到我們以後少女之姿,重訪當年的少女路線。

溪州市場火鍋料專賣店
飲食
【菜市人生場】屬於地方的湯頭

帶著刻意放大的感官逛市場,瞄到尋常鹽漬鯖魚紙箱的後頭,竟然附上一幅全彩薄鹽鯖魚出水圖,正讚嘆海報印得精細、選圖一流,老闆娘悠悠湊近。

牛墟
飲食
【菜市人生場】進牛墟聽天命

臺南善化家附近,是一百多年前即開始牛隻買賣的「牛墟」,牛隻交易式微後,便成為日期尾數為二、五、八時固定開張的市集,可用「三不五時」來形容牛墟的開張頻率。

菜粽店
飲食
【菜市人生場】我生命中的三種粽子

阿嬤六十多年來的綁粽時刻,總落在端午前一天的凌晨4點,不過這回,念在總是晏起的孫女竟然有心學習綁粽的份上,便答應早上9點再進行綁粽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