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臺灣茶
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第7屆國際茶葉大賽」結果出爐,AVPA主席Philippe Juglar 特別蒞臨2024台北國際茶酒咖啡展親自頒獎給28個獲獎的茶農與茶品牌。今年臺灣在茶葉類拿下13座金獎、18座銀獎、18座銅獎和22座特別獎,共計71款茶品獲獎。
臺灣有機農產品將進軍歐盟市場,農業部今(22)日宣布,和英國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共同簽署「臺英有機產品相互承認瞭解備忘錄」,有機農產、加工品可輸銷對方市場。農業部次長胡忠一表示,臺英兩國農產品項互補,英國是和我國建立有機農產貿易協議的歐洲第一國,與英國簽署將是領頭羊,期待帶動歐盟其他國家與臺灣交流。
品茗、嗜啡,該如何形容入口落喉的那一抹熱茶香和咖啡味?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下稱茶改場)今天公布臺灣茶風味輪2.0與臺灣咖啡風味輪,希望透過臺灣在地食物的口味和口感描述,讓一般民眾能更了解一杯茶、咖啡所帶來的風味。
南投縣竹山鎮公所今年5月27日起將首次舉辦「國際茶道節」,包含品茶及體驗採茶、製茶、茶點製作等多元活動,廣邀全臺及國際遊客參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表示,「我最需要學茶道」,因為他喝茶都隨便喝,太太還因此參加茶道班;臺灣茶種類多元,凝聚農業及茶文化,歡迎全國消費者前往竹山體驗。
在臺灣所謂春茶,指的是從農曆節氣上「立春」到「穀雨」這段時間內所生產的茶。春茶所需具備的條件,是在冬季有很長時間的休眠,再來是溫度及日照都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因此無論滋味或是香氣都有獨特之處。臺灣春茶產量約占全年30%,是茶農最喜歡的季節,加上耕作與製作上的到位,都讓人在品嘗春茶時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氣息,無論香氣或滋味都是人生一大享受,因此出現「以春茶為貴」的說法。
臺灣曾經歷一段以茶作為外銷主力的茶金歲月,茶金歲月落幕後,臺灣茶又何去何從?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民族學研究所余舜德研究員,透過特展「跟人類學家喝茶去」,帶我們重回 70 至 80 年代的臺灣,了解「高山茶」與「茶藝」的興起如何為臺灣茶開創新局!
因應近年人口逐年老化,加速農機自動化、智能化是刻不容緩。近年,茶改場改良茶苗填土機組與開發曳引機附掛式植茶機,積極輔導農民導入機械作業,建立茶園整地與種植規範,提高植茶機作業之成功率,建置符合大型機械作業規格之茶園,並導入乘坐式採茶機,以達茶園大型機械化之成果,已逐漸獲得茶農採用。
清山寶珠,一個貴氣又優雅的店名,一個看起來像購物的店面,空間中飄散著淡雅茶香與妝點在各處的植物,「歡迎進來喝茶聊天,還可以順便逛街喔。」菜單上寫滿了各種臺灣茶的名稱,還詳列了風味,翻到最後竟然也賣蛋糕和餐點?主理人Ruby(李茹萍)嫣然一笑說:「為什麼不行?咖啡廳裡喝咖啡配甜點,茶廳當然也要吃東西,我們連高腳杯都能拿來喝茶。」
命中註定與臺灣茶有緣,「茶小樓」的茶藝師A May(李素梅)愛上臺灣茶的契機很簡單,小時候跟著爸爸喝茶享受天倫之樂,長大後跟著同學去茶藝館泡茶,迷戀上喝茶的氛圍,最後因緣際會嫁給雲峰茶莊二代老闆,進而開始學習茶、了解茶,自然地愛上茶湯的清香甘甜,深入走進臺灣茶文化的浩瀚宇宙。
茶藝是容納眼、耳、口、鼻、身五感的藝術文化。我們在幽微的茶香裡走過戒嚴、茶藝百家爭鳴的時代,看著台式茶藝在中國遍地開花、成為顯學,在臺灣卻未能有明確的定位。國際茶顧問龔于堯、研究茶的人類學者余舜德梳理臺灣茶的脈絡,也將視野投向世界。臺灣茶藝為何有極重要的地位?為何吸引兩位專家傾注時間鑽研?用品飲一壺茶的時間,一起認識他們眼中的臺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