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光脈絡底下,強調在地性,卻忽略環境負載力,會造成對生態的威脅。八煙聚落2015年的封村行動,正提醒了這種現象,而這也說明了,一個地方的生產模式有其最適規模,而不可能伴隨經濟無限上綱。(提供 八煙聚落)
新聞
【農的N次方】新時代來臨 農村新挑戰才開始

農村所面對的挑戰未曾止歇。對農地、農業與農村資源的大量汲取,累積為人口與資本的持續流失,造成農村的持續高齡化、少子化。與此同時,農村的廣闊田野也成為氣候調適和發展再生能源的重要資產。

中高海拔山區的茶品質風味確實獨樹一幟,然而霜害威脅也遠勝低海拔產區。
農業技術
梨山茶維持競爭力 高冷茶產區更要智慧化轉型:重視氣候調適、機械省工 多管齊下保障產業

廣受國人好評的臺中市「梨山茶」一年3收,都是透過人工採收,但面對極端氣候影響及人口老化、缺工問題,生產管理正面臨挑戰。為減少農損、維持生產品質,導入智慧農業可作為解決方案,臺中市政府農業局輔導茶農建置示範場域,實證有效防止冬季霜害,幫忙守住春茶品質及產量;此外,臺中市和平區公所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梨山茶」產地證明標章註冊,也是維護農民權益、保障地方農業發展的良好案例。

豐年雜誌
氣候變遷下農業部推動鄉村發展的建議 從組織改造到跨部門計畫協作

鄉村地區作為生態、生產、生活的主要空間載體,不只有農作產製儲銷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創造碳匯、營造永續宜居環境的關鍵場域。農業部本於掌理業務,應率各部會之先,整合內部資源,研提公正轉型的整體農業布局,並與其他部門共議下世代的鄉村發展策略。

新聞
主要國家實施農業收入保險之經驗與啟發(上):美日經驗與兩國農場收入保險比較

收入保險為農業保險的新趨勢,且符合農業政策目標,然因我國推動時間較短,因此主要國家實施經驗值得深入探討與借鑑。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於認識主要國家實施農業收入保險的經驗及成效,從而啟發我國辦理收入保障型農業保險之檢討與精進。

新聞
高粱產業現況及保險推動概況

農委會、金門縣政府於110年媒合臺灣之農會與金酒公司自111年起在臺灣契作高粱,擴大生產面積。同年並開辦雜糧類作物農業保險第一張高粱收入保險保單,分散高粱種植之風險,讓農民收入有保障,種植更安心。鑒於金門縣長期以來高粱種植面積、產量每年約在1,700公頃、2,000公噸,相對穩定,本篇報告以介紹目前於臺灣擴大高粱產業現況及保險推動情形為主。

新聞
香蕉收入保險試辦及 保險費補助辦法簡介

近年氣候變遷加劇,農業生產風險日益增加,香蕉係臺灣主要果品之一,蕉農面對風險除天災事故外,適逢盛產年價格易受市場供需影響波動大,就以民國111年為例,年初青蕉價格每公斤約新臺幣50元左右,但下半年價格大幅下降,影響蕉農收益,為擴大對農民農業收入的保障範圍,農委會於109年推出香蕉收入保險,保障蕉農收入。

農地善用有機廢棄物製成的有機肥。
農業經營
全球減碳排的基盤 有機廢棄物處理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自1992年創立以來,歷經30年,雖有多年來的努力但也被批評進展緩慢,難達成應有的進度及目標,因為近年來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仍繼續上升,1995年COP1(第一屆COP)時為360.97ppm,到2022年COP27時已達417.20ppm,難見減緩跡象。造成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原因很多,但讓人擔憂的是要如何加強拯救碳排問題才是重點,值得關切。本文期盼藉由提出有機廢棄物處理的角度,來協助解決全球碳排問題,以拋磚引玉的心情,尋求強化多元減碳排的方案。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下)首圖。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本篇為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的下篇,上及中篇提到土壤有機質及適當灌溉提高土壤保水力及抗旱的機制及實證,此下篇先談三個盲目灌溉實例,再談如何提高灌溉的經濟效益。

2015年的臺北植物園空拍。(圖片提供/臺北植物園)
農業經營
都市林生態服務與調適管理 營造更高韌性的生態城市

2050臺灣城鄉發展的四項目標包括幸福友善城市、永續韌性城市、智慧智慧城市與再生綠色城市,為達成幸福、永續、智慧與再生目標,都市林綠色基礎建設扮演重要角色。依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70%的人口是居住在都市,相關在都市的產業活動,將使得都市的熱島效應問題更加嚴重。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挑戰,社會大眾及科學界對相關議題的重視日益增加,過去因氣候變遷引起的災害,習慣以「減災」、「擋災」手法處理環境變遷災害,忽視都市生態系的調節力。健康都市綠資源生態系,可發展對整體環境的「調適」、「自我復原與容納」、「自我維持」等多元能力,都市林的建構與規畫好壞,是否具有足夠的調適性,已成為現今都市發展的重點工作。如何發揮都市林生態系服務價值與調適力,有賴韌性都市林管理,包含具調適功能的韌性都市林管理規畫是否完善,以及樹木的維養護技術與維養護人員的職能訓練,將影響其防災與調適功能發揮、都市林健康與生態服務價值。

防檢局動物防疫組組長林念農。
封面故事
禽舍改建軟硬兼施,建構最強防護罩 蛋雞產業生物安全教戰指南

各國禽流感疫情觀察結果顯示,候野鳥為第一波跨境傳播各國的病毒載體,且本身攜帶多種不同的基因型,又透過人員、車輛、器械等進行境內傳播,因此在美國、歐洲、亞洲都造成嚴重的災情。維持蛋雞的健康方能穩定雞蛋供給,預防更勝治療,從氣候變遷的角度來看,改建禽舍以提供蛋雞溫度適宜的環境刻不容緩;從禽流感防疫的角度而言,除了物理性的隔絕,更要做好軟體上的生物安全,杜絕傳染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