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芳慈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農田水利管理組副工程司
圖片提供/農業部農田水利署
隨著全球物聯網感測、雲端運算服務、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以下簡稱農水署)持續建置圳路水位、流速、閘門開度及即時影像等監測設備,各管理處針對灌區特性因地制宜,透過結合物聯網及模擬演算等技術,提供遠端水閘門操作、埤塘蓄水建議、乾旱及暴雨預測等決策輔助資訊,配合即時影像、操作介面視覺化等技術,可掌握即時水情,並進一步將數據資料運算分析,有效運用各項監測資料。
臺灣河川大多坡陡流急,氣候因素使降雨時空分配不均,造成豐水期、枯水期明顯差異,水資源蓄存不易且調配困難。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各標的用水統計年報資料,臺灣取自水庫的灌溉用水不到一成,近九成主要來源取自水量不穩定的河川及壩堰。水源特性使灌溉用水長期在枯水期面臨挑戰。
近年臺灣因氣候變遷極端降雨事件增加,枯水期旱情加劇、豐水期澇災頻傳,既要兼顧糧食安全,且受其他用水標的競用及水資源失衡的重大問題影響,灌溉用水管理工作日漸困難且複雜。在水資源不足限制下,如何強化灌溉管理及用水效率,來降低缺水風險、提升農業灌溉用水調度韌性,為農水署重要關鍵課題。
導入新興科技技術 發展智慧灌溉管理
臺灣農田水利事業歷經數百年經營累積,擁有相當數量的取水、輸水等水利設施,農水署各管理處所營運的灌排圳路分布廣闊。過去灌溉配水管理多仰賴工作站管理人員、掌水工或協勤人員等以人工經驗判斷與操作,需騎車翻山越嶺前往現地操作水閘門啟閉,來往交通費時不易,若適逢雨天亦增加安全風險,且鐵製水閘門手動操作耗時又費力,對女性或年長灌溉管理人員有較大工作負擔。
為將水資源適時適量、有效率的輸送至農地,農水署持續導入新興科技,包含整合應用資通訊(ICT)、物聯網(IoT)、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技術,依灌區不同特性建置及發展智慧灌溉管理技術,強化用水調度及防災應變能力,同時提供決策所需資訊。
農水署各管理處透過逐年設置水位-流量自動測報設施,掌握灌溉系統內重要取水及配水位置的水位、流量資訊;運用影像監視器(CCTV)取得即時影像,了解現地水閘門操作情形;藉由介接氣象單位及部分自設雨量計,了解灌區有效降雨量資訊;最後整合各項監測資訊,透過遠端遙控技術即時啟閉水閘門,有效減少工作站人員往返水閘門操作時間。相關成果應用於掌握灌溉用水即時動態、輔助灌溉用水調配,並於防汛期間監控重要排水路水位防災等業務,已有具體成效。
加強農業水資源調度 精進灌溉用水效率
近年農水署推動「水文自動測報暨閘門遠端控制」、「農業水資源智慧決策支援平台建置計畫」、「農業水資源精準管理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構」及「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等計畫,應用農田水利物聯網、大數據及雲端運算等技術,強化農業水資源風險管控。
以石門水庫灌區為例,農水署桃園管理處自1986年(桃園農田水利會時期)即規劃建置桃園大圳幹線灌溉管理自動化工程,並逐漸發展為網際網路(Internet)架構。歷經30多年來持續建置與精進,桃園及石門管理處已於所轄重要幹、支線及埤塘建置水位監測站,可即時掌握埤塘蓄水情形及渠道流量資訊,再透過異質性資料的整合及動態系統分析、類神經網路演算等方法,建立埤塘水量調配建議模式及動態分析管理平台,將埤塘與水庫串聯應用,石門水庫可根據埤塘蓄水情形機動調整放水量,提升農業灌溉用水調度韌性,並紓緩水庫供水壓力。
針對桃園灌區,農水署運用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提供的作物判釋圖資,建立水稻及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區位資訊,並採用區域灌溉水資源供需用水模擬技術,掌握石門水庫灌區灌溉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以系統動力學研發最佳化灌溉配水模擬技術,建立灌溉水資源供需模擬模式,可快速分析桃園灌區於不同供灌範圍下面臨的缺水風險,以供灌溉管理人員於不同水文情境下決策參考。此外,透過智慧化灌溉配水模組、監控設備及水閘門遠端自動控制,可大幅縮短管理研判及水閘門操作時間,有效提升水資源運用效率。
縮短洪汛應變時間 提升防災整備效能力
為減輕洪澇水災對農田水利設施造成損害,農水署各管理處透過水文流量監測及水閘門遠端遙控等技術,及早針對降雨做出反應,可有效降低災害損失,確保農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以農水署宜蘭管理處為例,為提升水閘門操作管理效率,宜蘭管理處以既有水文流量監控設施為基礎,於制水門及進水口設置簡易型閘控系統,灌溉管理人員可利用手機及無線網路,藉即時影像掌握現地水位與閘門狀況,再視管理需求遠端啟閉水閘門。如宜蘭五結百松地區的農田排水,於颱風或豪大雨時,常因下游平行水路(屬區域排水用途)水位高漲而無法正常排出,衍生積淹水災害。為解決此問題,宜蘭管理處於農田排水與平行水路匯流處,將既有百松2號抽水機加裝超音波水位計並設定水位警戒值,結合自動控制模組,當水位超過警戒值時即自動啟動抽水機,以機械動力協助渠道排水。
藉由整合自動感測設備、遠端遙控技術及影像監視器即時畫面,能減少灌溉管理人員親自前往現地操作設施的時間成本,有效提升颱風豪雨事件的反應效率,降低災害損失發生機率;同時亦可節省人力運用於支援其他工作,加強人員管理與協調的彈性,強化農田水利防災應變能力。
面對氣候變遷下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如何善用智慧灌溉系統於旱澇時期採取即時、準確、省時及省力因應措施,為農田水利事業永續發展的重要任務。農水署將落實既有設備巡檢及維運作業,確保各項監測資料回傳及設備遠端操作順暢無虞;同時持續導入各項科技技術,因應灌區特性建置智慧灌溉系統,以強化農業水資源整體調配及防災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