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下經濟
由農委會林務局出品的紀錄片《尋找達魯瑪克》,今年榮獲「紐約電影獎當月最佳紀錄片」,以及本屆「柏林臺灣影展」閉幕片,今(10)日於臺北光點華山舉辦首映與座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特地出席觀影,他推薦這部片給「每個對這塊土地認同的人」觀賞。
原鄉土雞產業鏈面臨最大的問題是銷售,部落居民認真飼養並細心照顧雞隻,低密度野放飼養、不剪喙、公母混養,雞隻生長過程中表現自然行為,很會跑、會飛、會沙浴、林下放養的土雞各個體格強健、肉質Q彈,但是當雞隻達上市體重面臨屠宰銷售時,卻面臨一連串的困難,往往僅能低價求售,實為可惜。
林務局近年來陪伴許多山村部落,在維護山林永續經營前提下,將山林服務價值轉化為實際經濟利益,提升山村、部落生計,「因為山村部落好,臺灣山林才會好」。10個山林職人動人故事,均收錄在林務局剛出版的《山林本事》一書。
「拉拉克斯」位於阿里山鄉特富野達邦村,在鄒族語裡代表「長滿杜鵑花之地」,「拉拉克斯蜜園」受惠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蜜蜂至春天穿梭到秋季,從花蜜到花粉,一年四個季節都能汲取森林的不同精華。拉拉克斯蜜園負責人汪志敏三年前回鄉經營養蜂場,去年發現森林蜜的市場潛力越來越興盛,也開始教學部落的有志之士養蜂技術,希望透過林下養蜂另闢經濟收入來源,也找出部落特色。
一棵樹木從種入土壤到採伐,中間等待收穫的過程,與其他農產類別相比,是漫長許多。為了緩解林農在收穫「主業」木材之前的收入空窗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和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近年大力推動森林裡的「副業」,包含了段木香菇及木耳、臺灣金線連、森林蜂產品這三類品項。這樣以「不打擾原有森林生態」為原則,於林木下額外發展經濟的活動,被稱為「林下經濟」。其中,因為近幾年平地龍眼、荔枝的花蜜受氣候變遷影響而減少,森林養蜂更成為受矚目的項目。
農委會推動適地發展林下經濟,開放森林容許種植作物包括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連及森林蜂產品等,預估今年中、6月前後可再進一步開放「臺灣山茶」,只待苗木供應來源穩定。
林務局新竹林管處將復育成功的南庄橙,從局長林華慶的手中交給了賽夏族長老根誌優,這代表了什麼意義?復育臺灣原生/特有種,除了從植物保育的角度出發,以整體來看,對山林環境的保護、社會與族群的發展,甚至氣候變遷下的水土資源有何作用?該如何實踐?或許一顆南庄橙能帶來答案。
除了傳統林業生產,臺灣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林務局今年將啟動發展森林精油產業,並藉精油產業促進林業資源永續利用、發展部落旅遊。針對樹木修剪斷頭怪象,林務局也修訂法規,從規範公部門著手;至於臺灣黑熊屢受「山豬吊」傷害的議題,林務局推動電牧器圍網、精準式獵具,盼從農民需求著手,務實地解決問題。
農委會公告修正《農業天然災害就救辦法》及附表,現金救助對象新增蜂群死亡、在港漁船筏損失的救助項目及額度,以及林下經濟救助項目及額度。同時,〈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項目及額度〉也跟進修正,蜂群死亡及各項合法林下經濟項目的損失也能申請低利貸款;另外,鵝隻復養的低利貸款從每隻220元大幅提高至每隻350元。
隨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4月18日公告生效「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多年來臺灣林地法令上以木材收穫為主體的傳統經營模式,終於有所改變,這對想要加入林下經濟生產的農民來說,是等待多年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