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校午餐
榮獲大享食育協會臺灣學校午餐大賽亞軍的高雄美濃南隆國中,以高雄在地食材白玉蘿蔔、臺灣鯛、高麗菜、水蓮、鳳梨設計菜單,不僅傳承客家飲食文化,蔬菜全利用、不留廢棄物,還能跨學科做食農教育,讓這一餐吃得美味、傳承還更永續。
豐年社今(28)日舉辦「提升偏鄉學校營養午餐品質」研討會,邀請農委會、教育部、全國餐盒同業公會、大享食育協會、偏鄉小校及地方政府代表,分享學校午餐推動情況,共同研商偏鄉學校午餐精進之道,吸引近百名學校午餐秘書、營養師,團膳及食材業者與會,討論熱烈。
國內再爆Delta疫情,原本供應學校午餐的葉菜截切場持續維持疫情三級警戒時開發的蔬菜箱服務,就怕疫情重來,以備隨時切換供應鏈;農會及提供蔬菜箱服務的業者大多被上波疫情物流塞車的情形嚇到了,均多找幾家物流業者合作,分攤風險。
為提升學校學生營養午餐食米品質,農委會農糧署109學年第二學期起於新竹、彰化、屏東、花蓮4地區試辦以產銷履歷食米併同公糧食米提供學校選購,今年110學年新學期,農糧署擴大全國共同試辦,讓所有學校可以公糧米價格買到產銷履歷食米。
疫情三級警戒延長,學校同步延長停課,餐盒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粗估造成全國學校午餐團膳業者共16.2億元營業額損失,若三周後仍無法復課,團膳業等於提早放暑假,等到下學期再開學,就有3個半月完全沒收入,亟需政府紓困。
全國各級學校自19日起停課至28日,學校午餐1天250公噸的農產品需求,一下子沒了去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表示,已協調將農產品轉銷至全聯及北農,已截切的蔬菜則是媒合給其他餐飲業者採購。他強調,農產品從生產端到消費端不能因為疫情而斷鏈,農委會會嚴格要求果菜批發市場及肉品市場落實防疫措施。
本土疫情爆發,雙北高中以下停課至5月28日,少了學校午餐供應,漁畜產品需求是否受影響?農委會畜牧處表示,生乳、雞蛋都有延長保存期限的方法,維持正常產銷不是問題;養殖漁業則擔心本周產銷就可能出現惡化,疫情導致消費緊縮對水產品造成衝擊,希望政府推廣及補助方案都能延長。
桃園八德桃城蒔菜農業生產合作社原有7成葉菜供應北部各大餐廳使用,近日疫情爆發,訂單減少7至8成,合作社自主啟動次級品耕鋤,雖然受到疫情巨大衝擊,但合作社仍不希望政府介入造成農民訂單互相排擠,在此前提下願意供貨給疫情中消費需求較高的超市及電商平臺等通路。
農委會農糧署5月起率先於新竹、彰化、屏東、花蓮4地區,試辦以產銷履歷驗證食米供應學校午餐食材,讓學校可以公糧食米價格買到產銷履歷食米,並視辦理情形滾動調整,規劃於110學年度、9月擴大辦理。
今年元旦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但不支持開放萊豬的團體認為政府未經討論即突襲式開放,現正進行反萊豬公投的連署中,行政院長蘇貞昌否認開放萊豬是突襲,而是提前告知3個月後要開放萊豬進口,且在開放萊豬後,國產豬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