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臺灣農業的願景工程 「治本」的十大實務方向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要朝著正確的方向,農業必然涵蓋其中,農業必須兼顧農業生產、安全及優化環境的長遠發展。檢討現在的農業環境、農產銷售及農民生活的政策,政策需要「治標」及「治本」兼備,治標是點,目標以「數字」為主;治本是面,目標是建立有效的「本質」為主,能徹底解決問題。

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前者)以土壤剖面向農民講解農地土壤狀況。(攝影/王志元)
新聞
【護土固碳07】農地剖面健檢 了解土壤才能有效用肥

自然界自有多種養分循環系統,但過量施肥會讓本來土壤中負責養分循環的微生物失去生存的機會,也改變土壤許多性質。農地中各式各樣的雜草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食物,補充土壤有機質,有助改善土壤生態,因此大誠土壤作物技術館館長陳興宗四處講課、問診,總是鼓勵農民不要太勤奮除草。

護土固碳專題報導
新聞
【護土固碳專題報導】總目錄

「作田沒有師傅,落肥就對了。」臺灣農地全年可以三個期作,一年每公頃約使用1.132公噸化肥,與國外相比,約為日本5倍、中國大陸2倍。我國農業部門溫室氣體來源中,「農耕土壤」所排放的氧化亞氮(N2O)為最大宗,主要就是來自氮肥的使用。而農地過度翻耕,則增加二氣化碳的排放。

新聞
紅火蟻防治策略圍堵熱區 全國撲滅有困難

淡水漁會理事長鄭康忠疑似因意外遭紅火蟻叮咬後休克,送醫不治,但真正死因仍待確認,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紅火蟻防治設有跨部會工作會報,目前尚未接獲這起案件的通報。紅火蟻入侵臺灣將近18年,至今仍無法消滅,只能採取熱區圍堵、避免擴散,熱區外則設法撲滅,目前嘉義已撲滅紅火蟻,土方移動及植栽土壤管理的落實是防治紅火蟻的重要關鍵。

新聞
用稻草抑草兼保溫 減塑護土壤、作物長更好

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推廣以稻草替代塑膠布作為覆蓋,經過試驗,發現稻草覆蓋不容易造成土壤鹽化、酸化等劣化情況,有助土壤通氣、作物吸收水分及捕食性天敵昆蟲存活,還可以讓作物根系生長,降低死亡率。

新聞
【農人物】農地土壤 農試所郭鴻裕標定彰化雲林最肥沃

土壤是生產食物的基礎,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耗時16年完成「全國土壤網格肥力調查」,後續再進行土壤基本調查,以及目前的高山土壤檢測,保護土壤最關鍵重要推手是剛退休的農試所農業化學組長郭鴻裕,他說:「位在濁水溪沖積扇的彰化南邊和雲林縣,土壤最肥沃,生產富庶,光雲林縣生產就占全臺四分之一,這是土壤的貢獻。」

農業技術
【有機肥培特輯4】韭菜有機栽培的肥培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自2016年起,針對吉安鄉的韭菜施肥習慣進行訪查,並設計一系列的肥料試驗,重新擬訂施肥推薦量給農友。

農業技術
【有機肥培特輯3】從作物特性和土壤條件考量 有機可可的肥培管理

可可樹有機肥培管理為耕作過程中需利用各種天然植物殘體、禽畜糞堆肥、綠肥及未受汙染的有機廢棄物與天然礦石粉和有益微生物等之耕作方式,以維持有機農業永續生產並提供品質良好且安全性高的可可果。

豐年7012_青蔥
農業技術
【有機肥培特輯2】有效平衡土壤養分 設施有機青蔥的肥培管理

青蔥栽培期長,因設施栽培成本過高,北部地區主要生產方式為露天栽培,但在夏秋季生育期間經常遭遇颱風或豪雨侵襲,且設施長期栽培一般小葉菜類容易導致磷鉀肥累積、養分不平衡及鹽類含量過高,需搭配適當的輪作作物及合理化施肥技術予以調整改善。為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簡稱桃園農改場)以多次試驗為基礎,建立青蔥設施有機栽培的土壤肥培管理技術。

封面故事
【有機農業的銷售題2】有機耕作的決勝關鍵:養成強健土壤

有機土壤肥培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幫助土壤自己建構豐富的有機質,以供作土壤生物及有益微生物的糧食。有了活性、族群都豐富的微生物,其分泌的膠結物質、菌絲有助於形成土壤團粒構造,進黃瑞彰專研有機土壤肥培,技術應用到洋香瓜、芒果、甜椒等蔬果類高經濟作物。而增加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