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防治策略圍堵熱區 全國撲滅有困難

紅火蟻蟻窩(圖片來源/桃改場)

淡水漁會理事長鄭康忠疑似因意外遭紅火蟻叮咬後休克,送醫不治,但真正死因仍待確認,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表示,紅火蟻防治設有跨部會工作會報,目前尚未接獲這起案件的通報。紅火蟻入侵臺灣將近18年,至今仍無法消滅,只能採取熱區圍堵、避免擴散,熱區外則設法撲滅,目前嘉義已撲滅紅火蟻,土方移動及植栽土壤管理的落實是防治紅火蟻的重要關鍵。

防檢局依疫情嚴重程度,劃定紅火蟻南北防線,北方防線為新北市淡水河,南方防線為新竹縣頭前溪,鄒慧娟說,依不同區域訂定不同防治策略,將紅火蟻圍堵於淡水河與頭前溪之間;在南北防線帶上採密集防治,加強圍堵,防線內為主要發生區,以清除熱點方式,降低紅火蟻密度,防線外則是指零星發生點,以即時防治方式全力撲滅,例如嘉義已撲滅紅火蟻,宜蘭則是零星發生。

防檢局委託紅火蟻防治中心、臺北市立大學、中興大學、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等單位,進行紅火蟻分布偵察調查與發生點監測,以掌握其分布動態與評估防治效果,並做為調整防治策略與措施參考。根據調查資料,目前桃園市仍是主要發生區,新北市、新竹縣市、苗栗縣及金門縣為區域發生;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屬零星個案,所幸並無美國、中國等地紅火蟻以每年數十至百餘公里速度擴散情形。

109 年桃園市及新竹縣市全面監測共39,600點次,桃園市發生率為22.4%,新竹縣市發生率為 8.4%;苗栗縣偵察 2,155 點次,其中偵測到入侵紅火蟻為20 點(發生率僅為0.93%),同時持續監測北北基與苗栗零星發生點,掌握各地區防治效果。

防檢局對於防治紅火蟻有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主要的防治工作由地方政府執行,若在重點區域中發現新發生的點,由防檢局委託紅火蟻防治中心立即啟動防治,平常檢視地方政府防治成效,也會由紅火蟻防治中心監測調查防治狀況,比較防治行動前後紅火蟻密度的變化。

鄒慧娟表示,110年劃設防治區域有7萬7千多公頃,將發生點周邊區域納入一併防治,紅火蟻防治要成功的關鍵就是土壤,包括植栽土壤以及工程土方,紅火蟻很容易躲在土裡,跟著跨縣市移動,因此搬土時要確認沒有搬到紅火蟻,以免擴大紅火蟻的危害勢力。

如果在農田裡發現紅火蟻,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建議農友掌握防治時機,春季可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型的餌劑,如百利普芬、美賜平、二福隆等,或是毒殺型餌劑,例如益達胺、賽滅寧、賜諾殺;春、秋季各施作1至2次,每次間隔1至2個月,每年只要處理3至4次,對紅火蟻防治具有良好效果。

紅火蟻標本(圖片來源/桃改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