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園藝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指出,今(2024)年的6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氣候變遷正劇烈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像是居住在都市環境中,常因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柏油地面、水泥建築等人工設施吸熱,到夜晚仍持續散發著熱能。面對環境氣候的衝擊,我們要如何為居家與環境降溫盡一份心力?
臺灣豬傳統豬瘟拔針屆滿一年,即將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成為非疫區,臺灣生鮮豬肉可望再度銷售海外市場,成為亞洲第一個告別口蹄疫與豬瘟的國家。對於內銷為主的臺灣豬市場來說,外銷市場是產業鏈全面升級迎來的甜美效應。從2021年到2024年的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4年128.3億元的經費挹注,超過70億元投入養豬場及屠宰場現代化,提升設施,精準飼養且重視生物及食品安全管理,是讓產業得以永續的重要措施。
在都市環境空間狹小且陽光常常不足的情形下,挑選適合的花卉得花點心思,大家都喜歡新穎的奇花異卉,在這推薦一個植物家族,包含花、葉都美麗的種類,且有許多引入臺灣不久的植物,種起來比較不會和人家「撞花」。
這類植物就是爵床科觀賞植物,爵床科植物有成對的葉片,花序通常有明顯且觀賞價值很高的苞片,各種顏色的花朵有5個裂片,通常是上面2片下面3個裂片,花朵的顏色與形狀大小千變萬化,因此令園藝愛好者深深著迷。
最近您是否注意到,漫步在街上時,兩旁的服飾店、美容院、診所、餐廳、咖啡店……好像不約而同綠了起來。喝杯咖啡、做個頭髮、買件衣服時,身旁形形色色的植物綠意,無聲無息地沁透到我們的生活環境。從疫情時期掀起萬丈波濤的觀葉植物熱,在退潮回歸平靜之後,正是愛花人欣然入手的時機。
為什麼本來就在花卉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觀葉植物,突然這麼流行了起來,甚至成為室內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曾幾何時,臺灣人用來祝賀的花禮、公司行號與商店日常布置的花卉,幾乎與蝴蝶蘭劃上了等號。蝴蝶蘭花朵渾圓端莊,形似蝴蝶輕盈飛舞,花序彎幅優雅、排列有序,具有豐富多變的花色與斑紋,更重要的是決定性的關鍵――長達100天以上的觀賞期,綜觀其他觀賞花卉,罕有能與蝴蝶蘭競爭的對手。
土雞的飼養期比白肉雞多出一倍以上,成本相對較高,但有抗病力強,皮下脂肪少,肉質富嚼勁等優勢;料理方式也多元,是臺灣民間不可或缺的食材。臺灣自1980年代開始土雞的保種與研究,僅晚於法國。在國際上,土雞會稱為local chicken、country chicken、traditional chicken、native chicken、indigenous chickens等,概括來說,土雞強調在地性、地方歷史與傳統,具種原多樣性及文化意義。
薄荷特殊的清涼和辛香是大家熟悉的風味,很多生活用品如牙膏,或是食品用之冰淇淋、口香糖,幾乎都有薄荷口味,更不用說提神醒腦用的薄荷油或薄荷棒。近幾年也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再度關注起薄荷這種香草植物。
大蒜是家庭餐桌上常見菜蔬,富含大蒜素及多種胺基酸,有益人體增強免疫力,擁有久遠的藥食兩用歷史。民眾想居家栽培大蒜,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介紹簡易方式,只要使用餅乾盒等廢棄容器,以市場上可購得的蒜頭做種蒜,就可在家中種植,無須施肥及噴藥,播種後30天就可採收蒜苗,提供料理使用。
植物的「創作」漫漫長路、荊棘叢生,要選育出生產者願意種植,且消費者喜歡又願意買單的品種,實在是談何容易?花卉品種培育時間往往耗時5至10年,從授粉、採收種子、播種、選拔、盆子、介質、肥料、水……等全部都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