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梨赤星病嚴重 苗改場建議從龍柏防治著手、搭防風網更有效

梨農、寶島甘露梨育種者劉申權便推估,今年全臺梨農防治赤星病增加農藥用量,就得多花到1.5億元。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梨赤星病病害型態較特殊,梨與龍柏為交替寄主,使用化學藥劑防治,以施藥於龍柏防治效果較佳;赤星病是透過風雨傳播,建議果農搭設防風網阻隔,可降低梨樹染病50%至60%。

「寶島甘露梨」訴訟案是國內果樹類品種權受侵害獲得勝訴首例,育種者劉申權表示意外。(攝影/吳尚鴻)
新聞
「寶島甘露梨」品種權爭訟多年終裁定 育種者獲賠90萬元 育種者劉申權:打贏官司很意外

劉申權至今只提告過一名王姓農民,卻遭遇對方反覆上訴,爭訟多年,最高法院終於在今年5月30日駁回王姓農民上訴,裁定應賠償品種權所得利益90萬元,並不得自行生產或繁殖寶島甘露梨的種苗、收獲物。劉申權表示,爭取育種者的權益真的太難了,能贏得官司「大家都很意外」。

新聞
品種植金07》捨得不完美,意外撿回來:寶島甘露梨和育種家劉申權

「我對未知的東西都是很有興趣,好奇。大概試一百個我們想像中(育種試驗)理所當然的事情,大概九十九個失敗……我們試過才知道(沒掌握的原因),因為『未知』嘛。」在家中受訪的劉申權已經滿頭白髮,留長的頭髮扎著俏皮的短馬尾,對育種的好奇心仍然鮮活。

梨農劉申權育成寶島甘露梨對梨農收益帶來正面影響,隨之而來的侵權爭議,也成為農業相關業者關注的焦點。圖為梨山地區梨穗。(攝影/吳尚鴻)
新聞
品種植金01》新興品種催生產業第二春 「寶島甘露梨」品種權為何槓上農會?

候變遷下,近年梨農均感嘆水梨愈來愈難種,新興品種寶島甘露梨異軍突起,為產業帶來第二春,成為市場中大受歡迎的寵兒,為許多梨農抬升收益。但優質品種造就的榮景背後卻有侵權陰影,甘露梨育種者劉申權表示,「每5人中就有4人是用偷的」,甚至農會跳過育種者,逕自與梨農簽約生產梨穗,形成國內許多品種權人都關注的爭議案例。

新聞
保護農產品智財權 梨農劉申權首個本土水梨「寶島甘露」成功註冊商標

「寶島甘露」梨是本土育成優良梨品種,但市面銷售的水梨外觀都非常相似,一般消費者難以區別真假寶島甘露梨,寶島甘露梨育種者劉申權為了保護其智慧財產權,兩年前透過委託全方位農業振興基金會,以結合太級陰陽與水梨橫剖面圖樣,並帶有「TP」、「寶島甘露梨」等字樣LOGO註冊商標,消費者可認明此商標辨別真偽。

新聞
每5人有4人盜品種 劉申權耗費25年育成「寶島甘露梨」不喪氣 雄心建臺灣梨王國

「寶島甘露梨」不僅皮薄核小、果肉可食率高,甜度適中、肉質細又多汁,是本土育成難得優良品種,但種植的每5人中就有4人是用偷的。雖然投入25年心血育成品種被盜取、甚至被質疑育種能力,育種者劉申權仍充滿熱忱說,「甘露梨是晚熟品種,他已育成早、中熟兩個品種,要讓臺灣栽培水梨未來完全不用靠進口。」

這顆寶島甘露「梨王」身型碩大,重達2.95公斤,甜度達11.5度。
新聞
【圖輯】寶島甘露「梨」很大 力爭金氏世界紀錄

二十年前的921大地震,無情地摧毀來自苗栗卓蘭的農民劉申權所有家園與梨園,經歷過無數次失敗的育種旅程,劉申權成功研發首個本土種水梨「寶島甘露」,劉表示,最開心的不是培育出此育種,而是能夠在現今水梨產業縮減的情況中,協助青農加入本土種水梨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