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人有4人盜品種 劉申權耗費25年育成「寶島甘露梨」不喪氣 雄心建臺灣梨王國

劉申權育成的寶島甘露梨果型碩大、果肉可食率高,甜度適中、肉質細又多汁,是本土育成難得優良品種,多年來常被農友偷種。(圖片提供/劉申權)

果型是一般水梨兩倍大的「寶島甘露梨」,不僅皮薄核小、果肉可食率高,甜度適中、肉質細又多汁,是本土育成難得優良品種;但甘露梨雖有品種權多年,卻屢被盜取,育種者劉申權說,「每5人中就有4人是用偷的」。雖然投入25年心血育成品種被盜取、甚至被質疑育種能力,一度讓劉申權抑鬱到中風,但他仍充滿育種熱忱說,「甘露梨是晚熟品種」,他已育成早、中熟兩個品種,要讓臺灣栽培水梨未來「完全不用靠進口。」

苗栗卓蘭現年73歲的老農劉申權是寶島甘露梨育種者,他早年退伍後從事機車維修工作,38歲時才改種起水梨。他育成的寶島甘露梨103年向農委會農糧署申請品種權,107年3月已正式取得品種權,但多年來屢被農民未經授權即盜取種植。

農糧署科長顏雯玲表示,國內已申請品種權梨品種包括臺中農改場育成「臺中2號」、「臺中5號」,劉申權育成的「寶島甘露」及「寶島晶新」,以及日本品種「新王」、「新美月」,獲得品種權植物未經品種權人同意授權,不可以生產、繁殖、調製種子、輸出入及持有種苗,否則恐面臨民事訴訟及損害賠償。

她指出,只要新品種申請品種權案經公開,即使尚未核准取得品種權,新品種即擁有臨時性保護,未經同意作商業利用,品種權人可在取得品種權後請求補償。

寶島甘露梨育種者劉申權與其育成的甘露梨。(圖片提供/劉申權)

劉申權表示,品種權申請案公告後甘露梨就受到(臨時性)保護,他104年已開始授權農民種植,卻可能因此使得品種外流,迄今經合法授權栽培農民約460多位、種植面積約690公頃,但盜種的更多,「大約是授權種植的4倍」;由於偷種情形太普遍,不勝其擾,劉申權今年7月已將寶島甘露授權景茂農企業公司,維護品種權,未來農民想種植甘露梨,就要向景茂農企業申請授權。

劉申權說,他從沒想要提告偷種農民,但育成新品種投入心血很多,國內農民卻普遍缺乏品種權的觀念,甚至還流傳甘露梨是從國外引進或農改場育成品種,不必在意品種權的說法;甘露梨被盜取多年,迄今他只提告過一名王姓農友,因為他不只偷種,還繁殖販售梨穗,自稱是甘露梨品種代理人,取笑合法授權的農民是「笨蛋」,只因這名農友上訴,訴訟仍在進行。

寶島甘露梨是大果品種,一般水梨頂多重1臺斤、16兩,甘露梨平均單果重則有28至32兩,紀錄中最大顆曾重達5臺斤;一般水梨去除果核,果肉可食率約75%,甘露梨體型雖大,但果核卻偏小,果肉可食率高達87%至89%。並且,除了甜度有12度,肉質細緻,成熟果可在樹上掛果20至30天不過熟,比一般品種7至15天長;貯藏性更長,8月底採收後可一路冷藏到12月。

寶島甘露梨果型碩大,平均單果重有28至32兩,紀錄中最大顆曾重達5臺斤。(圖片提供/劉申權)

寶島甘露梨的優良特性是劉申權費時25年所育成,劉申權說,他拿6分地專門作品種研發,單以種梨每分地最低收益10萬元計算,6分地總計60萬元,乘以25年的投入,最少就讓他損失1,500萬元,但辛苦育種換來的卻是不被相信「農民會育種」,甚至被誣指為詐騙集團、甘露梨是從國外拿的,讓他前幾年感到非常委屈、鬱悶,一度有憂鬱症,甚至動脈栓塞引發中風。

所幸在親友鼓勵之下,這幾年劉申權已看開、不再在意外界說法,「有實力什麼都不用怕」;一時的挫折也未中斷他對梨品種培育的熱忱,劉申權說,甘露梨是晚熟品種,國內目前6、7月採收的高接梨仍得從日本進口梨穗嫁接,他已育成早、中熟品種「金碧」及「夏月香」,正在申請品種權,讓臺灣整個產季都有自己的品種可生產,不必仰賴進口,完成他早年投入研發時所規劃的夢想藍圖。

寶島甘露梨屬晚熟品種,劉申權已育成早中熟的新品種「金碧」,正在申請品種權。(圖片提供/劉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