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魚苗
種苗對水產養殖業的重要性如同晶片之於科技業,直接關係到產業競爭力與市場表現。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成立28年來,致力協助業者開拓東南亞外銷市場,將優質水產種苗出口到國外。走過龍虎斑種苗在各國削價競爭下的挑戰,讓臺灣重新站穩越南市場;並積極推動優質水產種苗場登錄作業,提升臺灣水產種苗品質管理透明度,帶動國際競爭力。
農業部漁業署今(7)日在新北市萬里區野柳海王星碼頭附近海域,舉辦「2024世界海洋日魚苗生態放流活動」,希望透過投入健康優質的種苗來增裕海洋資源,農業部政務次長黃昭欽與當地學校學童一同放流健康的黃錫鯛、布氏鯧鰺、川紋笛鯛、九孔及錦繡龍蝦等原生生態物種,期盼讓學童建立正向環境永續觀念,從小紮根海洋教育。
中秋節剛過,肥美鹽烤吳郭魚(臺灣鯛)是不少民眾的桌上佳餚,市場上能買到的吳郭魚就有很高比例是雄魚。因雄魚成長速度快,體型甚至可達雌魚3至4倍,以經濟價值來看,雄魚吃香許多,因此若能在育苗期就增加雄性比例,養殖成本就能降低。水產試驗所在2016年就公告可穩定生產雄性魚苗的YY遺傳性尼羅吳郭魚,但直到近期才正式技轉出去,據了解,獲選的2間廠商位於屏東,市場瞄準東南亞。
只要在國內談到永續漁業資源、保護海洋活動,絕對少不了「魚苗放流」,每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科研單位、民間團體等單位,不定期都會在沿海舉行放流活動,邀請民眾、學生一起來參與,上千萬尾魚苗就隨著一場場活動進入大海,彌補漁業資源量。「但你一定懷疑過,這些魚苗真的有助於復育沿近海漁業資源量嗎?」
面對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有限的耕地栽種面積下,人類對水產品需求日益劇增,加上海洋漁業資源長期受氣候變遷、自然生態棲地環境破壞與污染,以及過度捕撈等因素,使得魚蝦貝蟹等海洋生物族群的繁殖與生存面臨極大壓力,海洋資源已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近年來海洋漁撈產量已達到頂點,即使在未來也僅能微幅增加,為避免資源過度利用,影響其再生能力,有效做好漁業資源管理,如減少對資源的撈捕壓力、建立友善生態環境、增殖漁業資源及增進國人保育觀念等,才能保護天然海域資源與有效利用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