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殖
伴隨全球海洋資源捕撈壓力與日俱增,鬼頭刀需求也大增,造成資源量及體型皆有略減及小型化之趨勢,鬼頭刀永續利用議題受各國重視。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開發鬼頭刀增裕技術,建立鬼頭刀人工繁殖、育苗技術及基礎資料等,以提供未來進行鬼頭刀培育增殖及其他洄游性魚類育苗之參考。
龍膽石斑、白蝦及文蛤等琳瑯滿目的海鮮,為逢年過節、歡慶喜事的團聚時光增添了美好的點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因應飲食形態及外銷局勢的變化,於高雄市前鎮區的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成立全臺首座「水產加值打樣中心」(以下簡稱打樣中心),既輔導漁民建立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更協助發展多樣化的水產食品。
政府推動淨零碳排發展綠能光電,但近來有光電業者有意在高雄美濃特定農業區優良農地,申請設置室內養殖的漁電共生,引起地方人士擔心優良農地變室內養殖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特定農業區只准「既有」魚塭做漁電共生,不管室內或室外新設水產養殖生產設施,統統不准漁電共生,農委會近期將修改法規給予明文限制。
在馬祖,有「一村一澳」的說法,澳口是船可以停泊上岸的地方。船若可以歇息,人就能生長,南竿島四維村的澳口喚作芙蓉澳,馬祖的水產養殖試驗所就位在芙蓉澳,以養殖俗稱馬祖淡菜的紫貽貝 (Mytilus edulis) 最為出名。
去年石斑魚銷中數量6,121公噸,今年1至5月已外銷3,059公噸,因此,中國暫停臺灣石斑魚進口後,農委會要處理3,600公噸石斑魚的產銷,已規劃1千公噸加工凍儲或獎勵外銷、1,600公噸加強內銷、1千公噸繼續養殖延後上市。石斑魚養殖漁民說,中國禁止臺灣石斑魚輸銷的決定並不意外,相信因應措施可穩定石斑魚產銷。
遭中國點名的王志義養殖場及戴兆鍾養殖場2家養殖場,上周確認未檢出,為了徹底追溯釐清遭檢出使用禁藥魚貨來源,漁業署與地方政府持續追查運搬船業者契約合作15家養殖場,確認抽驗結果均合格,即日起解除移動管制。
雲林縣臺西、口湖一帶是我國文蛤主要生產地區,產量占全國6成,近來當地漁民紛紛反映文蛤越來越難養,死亡率節節飆升,除了氣候異常、放養密度過高、養殖環境異變、種源弱化等,大量貝類入侵亦為原因之一,其中更以似殼菜蛤(M. sallei)、褐皮粗米螺(Didontoglossa koyasensis)和孔雀蛤(Perna viridis )為主。
嘉義縣的養殖量居全臺之冠,年產量超過9千公噸。14年前嘉義縣推動平掛式蚵棚養殖區劃漁業權管理政策,今年開始,浮筏式蚵棚也要納管;此外,只要取得區劃漁業權執照的養殖戶,不管是平掛式或浮筏式的業者都要繳交海域使用費,以落實使用者責任。
近期天氣時而豔陽高照,時而陰鬱將雨,氣溫與日照變化大,養殖池也容易出問題,高雄市動保處近期接獲多起檢驗到輪蟲等寄生蟲案件,還發現有養殖戶誤用除藻劑導致水質惡化,因此提醒養殖戶要特別注意溶氧量,適時換水、開動水車,遇到魚有食慾不良等異常行為,別急著投藥,帶著魚體尋求水產獸醫師協助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