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鎘
衛福部食藥署今(10)日公布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去年10至12月抽驗結果,澎湖縣海膽繼同年度上一期抽驗檢出重金屬鎘超標,這次抽驗再有1件「阿嬌姨海邊小舖」海膽檢出鎘0.4mg/kg(ppm)超標。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漁業輔導科科長莊坤霖表示,縣府複查檢測業者捕撈水域環境的海膽,沒有重金屬汙染情形,研判此例應屬偶發事件。
衛福部食藥署今(28)日公布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7至9月抽驗結果,此次抽驗224件食品,有4件產品重金屬鎘超標不合格,包含2件澎湖海膽,澎湖海膽自去年抽檢後再次被檢出不合格,農業部漁業署表示,已請澎湖縣政府追蹤追溯釐清來源,同時掌握採捕水域環境,調整上市前水產品抽驗頻率,落實水產品源頭管理。
衛福部食藥署今(14)日再次預告「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修正草案,增訂所有類型巧克力鎘限量標準,並新增可可粉項目。食藥署指出,預告內容預定明年1月1日起實施,屆時市面流通產品均應符合新訂標準,不再以產品製造日期認定,提醒相關產業及早因應。
消基會7月5日公布自行調查米類嬰幼兒食品重金屬檢測結果,指稱包含「(郭老師)寶寶米餅─糙米(濁水米)」等5件產品鎘超標,但包括郭老師寶寶米餅、「(玉山碾米)纖米條」、瀚克寶寶米餅等業者均出面自清,包含地方政府抽樣檢驗,以及業者自行將同批次產品送交衛福部公告認證實驗室檢驗,檢驗結果均符合法規標準。
食品中的重金屬鉛、鎘等會經攝取在人體累積,對許多器官具有毒性,對嬰幼兒傷害更大,甚至影響腦部發育,消基會抽查國產及進口共40件米類嬰幼兒食品,檢測汞、鉛、鎘、砷等重金屬含量,依據國內限量標準,國產米製品即有1件鉛含量超標、5件鎘含量超標,其中以「展榮糙米麩(全素)」產品鎘含量0.203ppm超標逾5倍最嚴重。
衛福部食藥署今(16)日公布市售食品中重金屬監測今年7至9月抽樣檢驗結果,包括澎湖海膽等3件國產水產品重金屬鎘不合格。農業部漁業署表示,水產品中的重金屬主要來自受汙染環境,被水產動物因攝食逐漸累積體內,參考澎湖縣政府今年針對沿海水產品抽驗138件,均無重金屬不合格,沿海環境應未受嚴重汙染。
衛福部食藥署今日預告修正「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趨嚴管理食品中重金屬鉛及鎘限量規定,包括增訂嬰幼兒食品、堅果油籽及巧克力等食品的重金屬鎘限量標準;並將「粉狀」型式嬰幼兒食品及禽畜動物內臟的重金屬鉛限量標準全面下修。即日起預告60天收集外界意見,食藥署期盼修正新標準可於明年7月1日起實施。
衛福部訂定「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食米鎘限量0.4ppm,但針對嬰幼兒食品鎘限量則是0.04ppm,相差十倍,消費者擔心,一般家庭食米是否不宜給嬰幼兒食用?衛福部17日表示,食米鎘限量0.4ppm已考量所有年齡層國人攝食習慣而訂定,嬰幼兒吃也沒問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7)日上午表示,食米鎘0.4ppm限量,是比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 (CODEX)及日本標準訂定,只要是0.4ppm以下都是安全的,嬰幼兒副食品則有多樣性,來源不會只有米,是以副食品多樣性概念來管理。
農委會15日澄清,農委會持續針對農地、作物抽檢重金屬汙染,公糧有完善衛生安全管控措施,食安無虞,惟公糧銷售是給一般消費者,製作嬰幼兒食品使用原料有更高的檢驗標準,相關業者應慎選原料,農委會樂意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