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越南
近年來時傳越南及中國牡蠣(蚵仔)混充臺灣蚵販售,影響本土蚵市場,立法委員蔡易餘今(13)日質詢農業部避免混充具體做法。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農業部會推動金門牡蠣養殖登記,掌握實際生產量,以利勾稽,避免走私蚵透過金門進入臺灣蚵市場。
歷經8年協商努力,臺灣包括紅肉品種在內的多元紅龍果(火龍果)品種,今年6月剛獲日本公告開放輸入,首櫃由田寮果菜合作社供果4.8公噸的紅肉紅龍果今(3)日即封櫃啟航,首銷日本,將進入日本超市通路販售。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臺灣紅龍果銷日主要競爭對手是越南,他有信心臺灣的品質更佳,可望幾年內在日本市占突破30%。
我曾在越南胡志明市第七郡的「孫德勝大學」當外文系的漢語老師。雖然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記憶裡的胡志明市依然簇新如一棟剛蓋好的大樓,並且仍持續地往上蓋著。第七郡是胡志明市規劃的新市鎮,道路與建築幾乎都是現代化的嶄新樣貌。許多與外國人有關的組織都位在此區域,例如專門給外國人讀的學校、外商企業等,如果用臺灣的城市發展史來比喻的話,第七郡約莫就像是臺北正開始發展中的天母。
生活在臺灣最特別之處,是日常混搭著各國移民文化,街邊巷口常見的東南亞超市,異國餐廳與食攤選擇多樣。更重要的是,這些多元飲食文化、食材需求,以及定居在臺從農的新移民人口,正在為臺灣農業寫出一頁嶄新篇章。
根據移民署資料,現移居至臺灣的新住民中,除中國外,以來自越南和印尼比例最高。「臺食新味」著眼於此,以這兩國為開題,帶讀者走進地方農村產地,探訪三位原國籍越南或印尼的新住民、青農。
近年越南蚵(牡蠣)進口逐年增加,去年進口約3千公噸,已接近國產數量的5分之1,但消費者在市場上卻難以辨別,由於越南蚵比國產蚵每臺斤便宜3、40元,更難免混充販售疑慮。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建立「牡蠣產地鑑定技術」,辨識率達97.3%,衛福部食藥署已於11月3日公告為建議檢驗方法,為牡蠣產地鑑別建立科學根據。
臺灣蝴蝶蘭外銷實力卓著,去年出口越南產值達新臺幣3.94億元,越南是我國蝴蝶蘭第三大出口市場,農委會去年12月與越南簽署「植物品種檢定及保護國際合作備忘錄」,相互採認品種性狀檢定報告書,將可大幅減少我國在越南包括蝴蝶蘭在內的農作物品種權申請程序。
非洲豬瘟肉品已流入臺灣市面,邊境防線被突破後,防疫範圍重新調整,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啟動走私肉品流向調查,並全面查核廚餘養豬場的廚餘蒸煮設備,這些越南肉製品的消費者應該會以外籍移工為主,專家提醒僱用外籍移工的畜牧場場主要關心員工飲食習慣,不要將沒煮熟的肉製品帶進場內烹調,以免防疫出現破口。
越南近年GDP穩定成長,有望成為東南亞第四大經濟體,近1億人口之中,以20~50歲的人口為主。隨著人均可支配所得的成長,對於非生活必需品和進口蔬果的需求也逐步上升。番石榴為臺灣重要出口鮮果項目之一,品種多元且營養豐富,可週年生產。本文將以番石榴為例,說明及分析臺灣鮮果進入越南市場的優勢與瓶頸,作為臺灣推動番石榴鮮果出口的參考依據。
越南茶葉出口目前世界排名第五,茶產品可輸銷到74個國家與地區,茶葉產量則位居全球第七,總生產面積12.3萬公頃,年產量18萬噸,2020年度出口預估達13.5萬噸,出口額2.2億美元,國內銷售額3.32億美元,茶行業總收入5.5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