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7月號 守護臺灣豬隊友 百億升級 非疫永續

臺灣豬傳統豬瘟拔針屆滿一年,即將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申請成為非疫區,臺灣生鮮豬肉可望再度銷售海外市場,成為亞洲第一個告別口蹄疫與豬瘟的國家。對於內銷為主的臺灣豬市場來說,外銷市場是產業鏈全面升級迎來的甜美效應。從2021年到2024年的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4年128.3億元的經費挹注,超過70億元投入養豬場及屠宰場現代化,提升設施,精準飼養且重視生物及食品安全管理,是讓產業得以永續的重要措施。

黃色小果番茄「台農2號」果實酸甜可口,且具耐熱特性適應氣候環境變遷。
豐年雜誌
高品質耐熱小果番茄 金黃璀璨台農2號糖馨:耐高溫助延長果品產期 酸甜馨香擄獲市場味蕾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生於安地斯(Andes)山區,性喜涼冷,經人類長時間馴化及育種不斷增大果實與產量,現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蔬菜之一。其中,小果番茄的果實大小略介於5至30公克,由於方便整粒食用通常直接鮮食不再烹煮,因而消費者對於小果番茄的食味品質更為在意。為符合現在及未來的消費需求,農業試驗所新育成具有果實高品質與耐熱特性的黃色小果番茄「台農2號」、商品名「糖馨」,提供作為兼顧整個產業鏈的新品項,協助穩定小果番茄的產業發展。

新聞
【精準育種里程碑01】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試營運 將供產學研使用 預計5年後數位育種平臺誕生

農業部斥資1億3,900萬元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由農業試驗所主責,包括智慧環控溫室及戶外田間栽培系統,是全東南亞第一套,可連續性、非破壞性蒐集多種植物資料及環境參數;未來利用性狀資料大數據分析,將可加速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物耐逆境育種研究,進一步作育種設計(crop design)。

人類種植玉米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玉米不但可以食用,還可以當飼料,依據不同的性狀和用途分類,有豐富多元的品種。圖為硬質玉米「明豐3號」。(攝影╱吳尚鴻)
豐年雜誌
玉米發展歷史及品種(上):《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玉米篇的第一篇,介紹玉米作物的背景知識。

Phal. Fangmei Sweet是周伯倚的代表作,他後來用這個品種雜交出更多不同花色的蝴蝶蘭。圖為Fangmei Sweet變異種「三色鳥」。(攝影╱林慧貞)
豐年雜誌
民間交流開啟寶島蘭花育種傳奇:競爭力來自育種力,動能十足的蘭花產業

走進歐美日韓民眾家裡,迎面而來很可能是臺灣的蝴蝶蘭,去(2023)年蝴蝶蘭外銷產值達到新臺幣51億6,391萬元,全球每3株蝴蝶蘭苗就有1株來自臺灣,僅次於荷蘭,年年吸引無數國家來取經。將蘭花推上世界舞臺的是遍佈全臺、深藏在民間的花農,這幾年歷經荷蘭搶占市場、COVID-19疫情,臺灣蘭花雖有起落,卻始終在全球保有一席之地,豐沛的育種能量是重要關鍵,本期報導專訪台灣蘭花育種者協會理事長周伯倚,細數臺灣蘭花育種背景,以及未來的挑戰和轉機。

小花蝴蝶蘭「桃園2號」。
豐年雜誌
少見花果馨香花朵 黃綠色系蝴蝶蘭桃園2號:花型玲瓏 宜辦公與居家的素雅蘭花

為和蝴蝶蘭大花送禮市場區隔,桃園農改場育成新品種「桃園2號――馨香」,為臺灣目前少見具香味的淡黃綠色系小花蝴蝶蘭,花色有別於市售常見紅、粉紅及白色系小花蝴蝶蘭,適合於都會居住地與辦公空間狹小處擺放,擺放時建議放在窗邊有斜射的陽光處,釋放氣味最為清香宜人。

蝴蝶蘭為臺灣主要外銷農產品之一,每年可創造新臺幣40億元以上的外銷產值,行銷世界60餘個國家,外銷以貨櫃海運為主要運輸方式。此外,蝴蝶蘭也是國內主要盆花之一,國內盆花產值每年可達新臺幣3億元以上。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6月號 花花世界 國產花卉華麗出擊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農業部長陳駿季認為海洋碳匯最具經營潛力。(圖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新聞
農業部長專訪03》自然碳匯發展 陳駿季點名海洋碳匯最有潛力 將開發海草育苗技術

農業部門是國內最主要能提供碳匯的部門,農業部除了設定2040年淨零排放目標,還要以ESG方式與企業共同經營森林、土壤及海洋等碳匯,新任農業部長陳駿季認為,海洋碳匯最具增匯潛力,他已指示水產試驗所開發海草育苗系統,加速海洋碳匯經營。

凱馨與多個原住民部落合作契養,既讓雞在開闊的空間生長,也達到護林、支持原鄉經濟等理念。圖為南投縣仁愛鄉武界部落飼養的桂丁雞。(圖片提供╱凱馨實業)
豐年雜誌
美味就是日常!凱馨桂丁雞的超市王道之路:平價、高價均有品牌 逾5坪飼養帕修斯雞拉高標竿

下(6)月凱馨實業將迎來創業33週年,2014年凱馨與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合作、歷經7年7代選育出全臺第一隻民間純品種紅羽土雞「桂丁雞」,也邁入第10年里程碑,是全聯福利中心的土雞銷售之王。2019年桂丁雞再升級,推出以5至7坪飼養、一隻要價1萬元的「帕修斯雞」進入頂級市場。面對白肉雞大軍市場競爭,土雞產業如何找到出路?凱馨總經理鄧學極認為,要嘗試顛覆消費者觀念、為土雞改造形象、創造價值。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5月號 土雞傳味 育種進擊

土雞的飼養期比白肉雞多出一倍以上,成本相對較高,但有抗病力強,皮下脂肪少,肉質富嚼勁等優勢;料理方式也多元,是臺灣民間不可或缺的食材。臺灣自1980年代開始土雞的保種與研究,僅晚於法國。在國際上,土雞會稱為local chicken、country chicken、traditional chicken、native chicken、indigenous chickens等,概括來說,土雞強調在地性、地方歷史與傳統,具種原多樣性及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