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紅喉
臺灣水產品種類繁多,相對同屬動物性蛋白質的禽畜奶蛋來說,水產品隨四季更迭展現豐富多樣、豐儉由人,且千變萬化的料理與風味表現,成為日常三餐、路邊小吃或三五好友聚餐,餐宴酒席及年節團圓的美味佳餚。多樣的食魚文化,來自臺灣豐富漁業資源與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近年海魚人工繁殖突破,可望協助復育資源,為明日餐桌添增新海味。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漁業資源復育物種繁殖計畫」預定8年開發十大物種人工繁養殖技術,第一期計畫繳出亮麗期中成績單,成功繁養殖黑喉、土魠創下全世界首例;人工繁殖種苗放流,增裕沿近海漁業資源也有初步成果,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已證實,野外捕撈銀塔鐘螺34%帶有放流種苗基因。
黑喉與紅喉是我國沿近海漁業捕撈的深海魚種,屏東東港稱黑喉為「月子魚」,紅喉在日本則有「白身のトロ(白身鮪腹肉)」的美譽,均是肉質細緻、營養佳的魚種,市場需求旺盛。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克服深海魚捕撈難取得活魚的障礙,成功建立人工繁養殖技術,其中又以黑喉最快明年有望達成「完全養殖」里程碑,將為養殖產業增添生力軍。
今年10月30日,臺灣龍虎斑在歷經8年協商後,成功獲准銷日,成為繼青斑、龍膽石斑後第三種可以外銷日本的養殖石斑魚種。臺灣養殖技術先進、分工精細,有「養殖王國」之稱,與沿近海漁業互補供應國人水產需求。近年臺灣持續開發新養殖物種、精進技術,包括產業成熟的午仔魚、新興發展而漸有突破的黑喉、紅喉、土魠魚等,滿足市場需求也讓漁業邁向永續。
俗稱「紅喉」、「紅加網」的深海魚「赤鯥」是沿近海高單價魚種,大型個體產地全年平均價約每公斤1,400至1,700元。赤鯥常棲息在水深200至400公尺深海地區,捕撈上岸即無法存活,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掌握赤鯥生育期會從水深400公尺往200公尺處排卵生育、自動減壓習性,研發完成人工繁殖技術。
黑䱛俗稱黑喉、黑口、黑加網,近5年漁產交易行情紀錄,最高每公斤可賣到1,000元,是沿近海漁業中的高經濟價值魚種之一,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成功繁殖出3、4萬尾魚苗,目前蓄養在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及東港生技研究中心,已長至15至20公分,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表示,等到這批人工繁殖出來的魚苗長成成熟種魚並再次繁殖出下一代後,就完成人工繁殖的循環,預計最慢後年可達成完全養殖的目標,為復育沿近海漁業資源成績再添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