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穿山甲
螞蟻也會在樹上築巢,掛在樹上的蟻窩容易被民眾誤認為是蜂窩,通報地方政府農政單位協助摘除,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處長楊淑方表示,顏色就能分辨是蟻窩還是虎頭蜂窩,外觀呈淡灰色或深黑色,像一團泥巴糊起來的構造就是蟻窩,不具危害性,不必摘除,留下來,還可成為穿山甲的食物來源。
穿山甲的鱗甲被視為中藥材,肉被視為野味珍饈,導致穿山甲面臨龐大的獵捕壓力,又不時遭遇來自流浪犬隻的攻擊,生存受到極大威脅。不過,穿山甲保育最近有難得一見的好消息,農委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在玉井地區林班地的預定疏伐區域,發現46個穿山甲洞穴,該處被視為相當重要的穿山甲棲息地,已停止疏伐,保留給穿山甲等保育類野生動物。
在臺東發現受傷的黑熊或穿山甲等保育類野生動物,未來將不再需要北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或南送至屏東科技大學進行救傷照養,透過公私合作,林務局與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簽署合作協議,營運東部第一座大型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可以就近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提高救傷成功機率。
水鹿、山羌、野山羊等等都是常見的違法盜獵受害者;執法人員查緝時,常會遇到的困難就是肉類鑑定,耗時耗力,導致無法立即有效遏止不法繼續發生。現在,嘉義大學研究團隊已開發出輕巧的快篩試劑組,只要有行動電源、加熱器、試紙、試劑,20分鐘就能鑑定出是否為野生動物肉品。
秋日的晴朗午後,野生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與我們相約臺東鹿野火車站,一同前往延平鄉鸞山村──他八年來野放與追蹤穿山甲的地方,尋找牠們的蹤跡。入山之前,他特地繞到小鎮檳榔攤,買了一組檳榔配保力達、向熟人借了一把山刀,並要我們在產業道路旁停車,走向樹叢,朝山的方向稟報致意……。
臺灣穿山甲是一種棲息在低海拔淺山處,和人類農田生態系共存的里山動物,是中華穿山甲在臺灣的特有亞種。穿山甲個性溫和、沒有攻擊性,以螞蟻和白蟻為食,遇到危險時會縮成球形,用身上瓦片般的角質鱗片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