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極度瀕危等級野生動物穿山甲 在臺救傷原因多為犬隻攻擊、車禍及陷阱

每年2月的第3個周六是世界穿山甲日,臺北市立動物園在臺灣動物區入口保育牆,舉辦《翻轉瀕危•我想活下去-Save the Pangolin》活動。(圖片提供/臺北動物園)

2月18日是世界穿山甲日,穿山甲在全球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臺灣的穿山甲在分類上屬於中華穿山甲的分支,為臺灣特有亞種,特別的是,全球對穿山甲保育做得最好的是臺灣,有30年照養、救援、研究穿山甲經驗的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與其他分布地比較起來,臺灣的穿山甲族群相對最穩定,但近期卻面臨很大的威脅,就是來自遊蕩犬隻的攻擊,救傷個體中約有4成是被咬傷。

臺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動物園目前有15隻穿山甲,8雌7雄,有些是救援後評估身體狀況不適合野放的個體,有些是人工餵養長大野放風險較高的個體,也有部分是在人工環境下繁殖出來的個體,日前外派到捷克布拉格動物園擔任保育大使的「果寶」及「潤喉糖」,就是兩隻園內繁殖的穿山甲,半個月前在布拉格動物園順利產下1隻穿山甲寶寶,這是穿山甲域外保育的重要成果,先前遠赴德國萊比錫動物園、日本上野動物園的國際合作計畫,都沒有成功繁殖下一代。

臺北動物園一項研究計畫指出,在亞洲地區,穿山甲的肉被視為野味珍饈,鱗甲更被認為具活血消腫的療效,因此在華人市場始終面臨龐大的獵捕壓力,2000年至2014年估計共有100萬隻穿山甲因為非法走私貿易被捕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中華穿山甲提升至「極度瀕危」,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CITES)2016年把8種穿山甲從附錄二提升到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穿山甲在國際保育等級屬於有滅種之虞的最高等級,在臺灣則屬於珍貴稀有等級的保育類,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臺北市立動物園認為國內穿山甲野外族群量相對穩定,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遊蕩犬、路殺、陷阱等都持續威脅穿甲山的生存。

穿山甲是極易感到緊迫的動物,緊戒時會蜷起身體,一動也不動,容易讓人誤會是受傷。(圖片提供/臺北動物園)

曹先紹指出,臺灣很幸運,有野生動物保育法的法源依據與民眾保護野生動物觀念的支持,願意讓出一些空間給野生動物,也不會惡意捕捉;不過,從近年累積穿山甲救援的資料可以發現,被狗咬、被車撞大約各占4成,這是臺灣穿山甲目前最大的生存威脅。

負責東部地區野生動物救援醫療的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也發現穿山甲遭犬隻攻擊的情形愈來愈多,獸醫師綦孟柔表示,犬隻攻擊的數據有明顯上升,穿山甲遇到危險時會把身體捲成一球,體表的鱗片可發揮保護作用,但外露的尾巴會成為犬隻攻擊的重點,犬隻反覆咬的話,可咬掉穿山甲的尾巴,有時會咬後腳,鱗片也會被拔掉,造成大面積的創傷,不單是傷口很難癒合,還會影響到腎臟等生理功能,死亡率很高。

綦孟柔說,臺東地區救援穿山甲數量增加,有可能是因為民眾通報的意願提高,或是野灣已在當地救治野生動物將近3年已較為人熟知,看到野生動物受傷知道可以送來醫治有關,但目前沒有數據可以證明穿山甲的野生族群數量增加。

穿山甲尾巴被犬咬傷後壞死。(圖片提供/野灣)

遊蕩犬對穿山甲的威脅,不論是野灣,還是臺北動物園、野生動物急救站都認為是很嚴重的問題,穿山甲遭犬隻攻擊後經常斷腳、斷尾,穿山甲雖然有鱗片但無法抵擋犬隻的攻擊,有時會發現治療康復後野放的個體,又被狗咬傷再度送回救治。

累積幾年穿山甲的救援經驗,綦孟柔表示,藉著世界穿山甲日,他們想呼籲公部門應設法有效控制遊蕩犬數量,也希望民眾不要任意餵養遊蕩犬貓,因為人類的餵養不會延長遊蕩犬貓的生命,但會無法阻止牠們去攻擊其他包括穿山甲在內的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