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圖成功!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成立 受傷野生動物就近即刻救援

穿山甲成野生動物救傷「常客」,遭遊蕩犬攻擊是主要原因。(圖片提供/特生中心林盈采 攝)

在臺東發現受傷的黑熊或穿山甲等保育類野生動物,未來將不再需要北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或南送至屏東科技大學進行救傷照養,透過公私合作,林務局與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簽署合作協議,營運東部第一座大型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可以就近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提高救傷成功機率。

以前,人們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是帶回家加菜,但現在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則是趕快通報急救站,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說,這是公民在保育素養上很大的轉變;另一方面,以森林為主要棲地的野生動物救援數量增加,也意謂著這些野生動物的族群量增加、生存範圍擴張,有機會被人類發現。

在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成立前,保育類野生動物急救站與收容中心均位於西部地區,生態資源豐富的東部地區反而缺乏野生動物急救站,尤其是近年臺灣黑熊救援事件頻繁,東部缺乏急救站的問題浮現,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東部是臺灣黑熊及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比較多的區塊,但發現受傷動物需要北送或南送,耗費時間,如果受傷動物可以就近在東部當地獲得急救,救援成功率會比現在高很多。

林務局統計,近5年花東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數量逐年增加,104年143隻、105年251隻、106年270隻、107年283隻,108年319隻,林華慶指出,東部地區野生動物被發現受傷的情形愈來愈多,因此,林務局2年前開始尋找野生動物保育的合作夥伴。

野生動物救援網最後一塊東部地區拼圖,由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擔綱,此NGO團體是由數名年輕人組成,理事長綦孟柔說,協會去年選定池上一棟建築物作為救援中心的基地,透過公益勸募計劃,募得365萬元,整修成適合救治野生動物的處所,設有醫療區、手術區、住院區,工作人員則有2名獸醫師及2名保育員,也規劃建置野放訓練用的大小籠舍,今年8月15日將揭牌啟用,但在正式啟用前,救援中心已經著手野生動物的救傷工作。

東部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已經營救過不少猛禽及穿山甲,綦孟柔說,救到穿山甲頻率很高,因穿山甲棲地與人類生活範圍相近,遊蕩犬隻加害穿山甲的情形常見。林華慶補充,穿山甲是生活於中海拔至淺山地區的物種,隨著族群增加、活動範圍擴大,被遊蕩犬隻攻擊或被車撞的機會比以前增加,不只野灣,特生中心救援穿山甲的頻率也很高,要降低穿山甲的生存壓力,除了道路改善,也不要餵養野地裡的貓狗,避免人為增加遊蕩犬貓的繁殖機會,有時反而會變成野生動物的殺手。

林務局保育組統計,保育類野生動物救傷前5名:穿山甲、石虎、臺灣黑熊、水獺,以及黑面琵鷺。穿山甲最常遭犬隻攻擊、誤中陷阱、遭路殺,石虎遭路殺事件屢見不鮮,也有中陷阱及失怙情形;臺灣黑熊常遭陷阱,不久前才有臺灣黑熊誤觸山豬吊而受傷,小熊與熊媽媽失散的例子則有南安小熊妹仔、廣原小熊姆拉斯。

林華慶透露「姆拉斯」近況,野放2個月的廣原小熊,這幾週穩定地待在比較小範圍的區域,但海拔落差有幾百公尺,應該是在山谷溪流間頻繁活動,從平面活動範圍來看,比剛野放時的範圍來得小,推測牠可能已找到資源相對穩定的地方安居,廣原小熊看來很適應野外生活;同時,監測廣原小熊野放附近地區,發現也有其他黑熊個體的活動,因此認為小熊可以在這個區域繼續成長。

特生中心救傷石虎(圖片提供/特生中心)

臺灣廣原小熊成功野放,現已找到安全棲身之所。(圖片提供/野灣)

臺北動物園裡有不少水獺明星,圖為臺北市立動物園協助救傷的水獺。(圖片提供/臺北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