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推出「穀東招募方案」,邀請大家好好吃飯,同時一起來參與農場的農事體驗活動,認識米食與農村文化。
豐年雜誌
小農自銷尋穀東 買米附贈農事體驗:無負擔農場 有好好吃飯就算是農夫!

完全不繳公糧的農友約有四成多,更有部分農友不是將收穫的稻米交給大品牌糧商,而是嘗試自建品牌。「大家都沒有做有機,我做有機就有開口叫價的(價格)主導權。」現年29歲的青年劉奕大學畢業後,與父親劉盛展共同經營「無負擔農場」,回到家鄉新竹峨眉自產自銷有機稻米,延續農場友善土地的耕作理念,以稻鴨共生的方式栽培、日曬稻榖維持天然風味,同時發起「穀東招募」方案,帶著穀東們跟著時節進行農事體驗。

芳榮執行長、第四代長媳黃麗琴(左)和小姑張美雪(右)持續與農民溝通,使集團契作穩健發展。
豐年雜誌
百年深耕在地 芳榮米廠伴農友轉型:拚品質不拚產量 集團契作價可高於公糧

位在臺南後壁的芳榮米廠成立至今98年,臺灣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面對進口稻米帶來的衝擊,芳榮於2005年成立稻米產銷專業區迎戰,一路走來共有70多位稻農契作,今年交出漂亮價格成績單。

兩個蓬萊米品種臺南16號、台農71號,每百臺斤各是1,380元、1,280元,第四代長媳黃麗琴說,與今年一期作的蓬萊稻穀每百臺斤市價相比,農民收入等於每百臺斤各多出380元及480元,創下史上新高。

新聞
憂提高公糧收購價帶動生產成本、物價上漲 陳駿季:此例一開立委加碼提案無止盡

立法院國民黨團提案、民眾黨團修正動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8元及5元以上,今(11)日將於立院朝野協商,農業部上午臨時召開記者會公布替代提升公糧價格,兼顧拉抬稻農收益及產業轉型的「1集2轉3加3」政策,加碼獎勵稻農轉作、加入集團產區。

新聞
消基會抽檢市售嬰幼兒可食米製品重金屬含量 鉛超標1件、鎘超標5件

食品中的重金屬鉛、鎘等會經攝取在人體累積,對許多器官具有毒性,對嬰幼兒傷害更大,甚至影響腦部發育,消基會抽查國產及進口共40件米類嬰幼兒食品,檢測汞、鉛、鎘、砷等重金屬含量,依據國內限量標準,國產米製品即有1件鉛含量超標、5件鎘含量超標,其中以「展榮糙米麩(全素)」產品鎘含量0.203ppm超標逾5倍最嚴重。

豐年雜誌
傳承百年「天皇米」 吉野1號啟動地酒新局:「這麼傳奇的稻米,一生當然要種過一次!」

近年日本清酒受國人喜愛,本土酒廠也嘗試釀造清酒,其實日治時期臺灣已有釀製清酒的歷史!稻米是臺灣主要糧食作物,但提及米製酒,往往只想到常用於料理的紅標米酒,臺灣稻米育種也一向以食用米為主,不似日本發展出專為釀酒栽培的「酒米」品種。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持續繁種在地傳承百年的「吉野1號」,並由歷史資料發現「吉野1號」曾被認證為「全島酒造最適米」。在遍地開花的地酒再生運動中,吉野1號再受全島注目,或將醞釀出臺灣稻米產業升級的契機。

不論資深、資淺,班員們都樂在種稻!
豐年雜誌
改變產銷思維,稻米產業加值: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

不同於傳統「先種再賣」的思維,宜蘭縣三星鄉有機米產銷班第1班「反其道而行」,採行計畫性生產模式,專種米製品「速配」米種,銷售穩定,沒有庫存壓力,班員分工合作,樂在從農,不僅將班隊力量最大化,也開發稻米更大的市場、更高的價值。

豐年7312立體書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12月號 雜穀原力 返穀永續

聯合國農糧組織宣布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雜穀類作物的重要性被世界看見。在臺灣談小米,就不能不談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與農耕文化。本期探索小米在臺灣的故事,也看見原民傳統作物的潛能與生命力。(按:封面為禮納里部落,魯凱族耆老李蓮珠與油芒田的日常即景。)

新聞
農業用水充足 農糧署:113年大區輪作暫停實施一年

臺灣已進入乾季,但截至今(10)日,南部曾文水庫蓄水率99.7%、南化水庫97.8%,中部德基水庫97.5%、日月潭水庫98.3%,均接近滿水位。農業部農糧署今日宣布,稻作「大區輪作」政策113年暫停實施一年,未來視國內水情狀況機動調整,「四選三」政策本由農民自願參加,將持續推動,以減少生產過剩的水稻種植面積。

農糧署長胡忠一與112年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臺灣好米組」(右側)及「臺灣有機米組」(左側)得獎者。(圖片提供/農糧署)
新聞
參賽人數創新高!2023稻米達人出爐 池上鄉吳阿森、玉溪地區康明義奪冠

國內稻農競相爭取的獎項「臺灣稻米達人冠軍賽」全國總冠軍19日選出!在822位農民兩輪的激烈競爭後,臺灣好米組由池上鄉農會吳阿森奪冠,臺灣有機米組冠軍由玉溪地區農會康明義拿下,獲獎的冠軍米以晶瑩飽滿具光澤透明感的米粒外觀,以及鮮甜回甘、香Q彈牙的米飯口感,擊敗55個鄉鎮、822位種稻高手脫穎而出,成為稱霸全臺稻米達人的種稻之王。

Photo by Sandy Ravaloniaina on Unsplash
新聞
打造超完美稻米,餵飽全世界!中研院院士余淑美與國際 C4 水稻計畫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余淑美院士,從小對農村和農作物就有濃厚的感情。踏上研究之路後,她以水稻為一生懸命的研究主題,在水稻的基因研究成就斐然,獲邀參與蓋茲基金會資助的「國際 C4 水稻計畫」長達十年之久,致力於打造抗逆境、高產量的超完美水稻品種,也讓臺灣的水稻基因研究在國際占有一席之地。